
随着地方两会相继落幕,珠三角再次交出亮眼的经济“成绩单”。2023年,珠三角9市合计GDP达到11.02万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1.82万亿元。
1994年,“珠三角”概念首次被正式提出。2008年12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正式发布。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的珠三角城市群正式进入国家级城市群编制。
作为中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珠三角占地面积还不到广东省的三分之一,却集聚了全省近70%的人口,贡献了八成的经济总量。2023年,珠三角9市GDP占全省比重同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达到81.24%,向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一路奋进。
广东GDP超八成来自珠三角 4座万亿城市“挑大梁”
纵观过去一年,深圳市继续领跑,以3.46万亿元经济总量在珠三角以及整个广东省排名第一。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首次迈过3万亿大关、达到3.07万亿元,连续3年站稳3万亿新台阶并持续稳中有进,也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增速最快的城市。
广州同样实现了新的跨越,GDP达到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成为全国第4个3万亿级城市。紧随其后的是佛山和东莞,经济总量分别达到1.33万亿元和1.14万亿元。2023年,这4座万亿城市的GDP接近9万亿元,占广东省GDP比重达到66.1%;与2022年相比,创造了超过1.72万亿元的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万亿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15家,总量2.47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2家,居全国城市第二。出口增长12.5%,总量连续 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同样是“制造业”当家的城市,佛山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规模在省内仅次于深圳,在全国则超越重庆,排在全国第四。从增加值来看,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6301.41亿元,同比增长6.6%。
深圳之外,惠州、中山、江门、佛山4地的GDP增速都超过5%。相比之下,广州多少有些“失意”,尽管30355.73亿元的经济总量为全省第二,但4.6%的增速略低于全省水平。同样略显失意的还有珠海、肇庆和东莞。其中东莞经济增速最慢,只有2.6%,位列广东全省最后一名。但在外贸方面,东莞全年进出口总值实现1.28万亿元,继续稳居全国第四、广东省内第二,表现出了强大韧劲。
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表示,2023 年,全省各地齐头并进、稳步发展,经济总量均实现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