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里秦川,历史悠久,也创新激扬。
作为获批建设的第八个国家级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在古代就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不仅是国内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群,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更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近年来,关中平原城市群再获利好,迎来发展壮大、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
“大关中”的新使命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个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商洛市的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山西省运城市(除平陆县、垣曲县)、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洪洞县、浮山县,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市的崆峒区、华亭县(2018年撤县设市)、泾川县、崇信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区。
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曾如此称颂关中,“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关中平原城市群在历史上是无可争议的经济与文化发达地区,其战略意义自古便极为关键。现在我国正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关中平原城市群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从区位角度看是中国经济向西向北发展的枢纽。从科技力量的角度看,这里科研储备雄厚,航空航天產业发展有绝对优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张宝通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张宝通认为,当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积辽阔的西部地区是“一带一路”的起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少需要形成成渝地区城市群与关中地区城市群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尤其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应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关中平原城市群对我国区域格局的深刻影响。要把大关中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构建“一圈一轴三带”,成为亚欧大陆桥贸易新枢纽。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关中平原城市群不仅拥有自然生态和文化创意与传统经典结合的大旅游产业,在能源工业、城市国防工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紧密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具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