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春节,和老同学聚一聚,见面叙叙旧、“对齐”一下各自生活日常,是表妹李乐和同学们的保留项目。
今年,李乐和毕业10多年的大学同学们约好,相聚武汉回母校看看。武汉是教育重镇之一,拥有80余所大学和百万大学生。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生从这里毕业,奔赴全国各地。
李乐告诉记者,今年的同学聚会上,除了“吃喝搓麻”、追忆旧时光,“怎么養老”成为最新关键词。
这并不意外,作为“最后一批80后”,1989年出生的李乐和同龄人已经齐刷刷迎来35岁。再看“最早一批80后”,也进入了44岁,已经是妥妥的中年人。
年轻一点的人和中年人都关注养老,“养老焦虑”似乎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躲不过的养老焦虑
养老话题源于同学王静。
奋斗10多年,“小镇做题家”王静算是在北京扎下了根。她考上事业编,结了婚,买了房,算得上是“安居乐业”。然而,刚生了宝宝的她没有感到多少“教育焦虑”,更多的是“养老焦虑”。
因为父母来京帮她带娃,父母身体机能退化、心力不足,都让王静深深体会到“老年之后”的可怕。而身为独生子女的王静仍然在“啃老”,更别提给父母“养老”了。
“有天,娃指着绘本上的图片说‘月光’。我妈居然说,‘对,你妈妈就是月光族’。” 王静率先“吐槽”。一时间,饭局上充满了欢乐。
王静全家月收入3万多元,她是个实打实的“月光族”。每月房贷7000+,车贷2000+,育儿嫂工资7000+,再加上一家人的吃喝拉撒,根本攒不下什么钱。
春节期间,王静的焦虑再次被放大。一方面,老家中学同学的舒适生活着实让她羡慕。另一方面,走亲访友给老辈们的“孝敬钱”和孩子们的“压岁钱”基本花光了她微薄的年终奖。
“从22岁走出学校大门,到现在已有十几年了,却还在用爹妈的养老金,我是幸福还是不幸福?”王静感叹,“现在自己都攒不下钱,老了怎么办?”
毕业后前往上海发展的舒婷如今仍是“单身贵族”。“你们这是无病呻吟,我有没有下一代还是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