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耍的川娃子争当“斜杠青年”
作者 郭霁瑶
发表于 2024年3月

在悠闲巴适的四川,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并不躺平,而是争当“斜杠青年”(指拥有多重职业或身份的人)卷副业。

大年初一午后,四川东北部南江县迎来一年中难得的安静。餐厅、商场、超市……许多消费场所因放假处于歇业状态,依然热闹的只有街边的茶楼。

“没地方耍,去茶楼摆龙门阵(四川方言,聊天的意思)吧!”许久未见的发小在微信群中组局。群里所有人都生于1993—1995年,除记者外,其余4人都在成都工作。

有意思的是,2014年上大学那会儿,这群名叫“找乐子”,2018年群名变成了“脱单就发1000元红包”,如今则是“搞钱搞钱”。

去年,“副业”成为本群的年度热词,足足在聊天记录里出现了185次。

和刻板印象中追求安逸生活的四川人不一样,许多在成都打拼的“90后”,或许是出于增加收入的考虑,或许是为了给人生准备“plan B”,已开始积极谋划自己的副业之路。

选副业得看大环境

老家地方小,半小时不到,5个人就在茶楼碰了面。

“恋爱有啥好谈的,我只想好好赚钱。”29岁的里里,刚从催婚的亲戚家里“逃出来”。

2020年1月,里里入职成都某事业单位。虽然父母已为她在成都购房购车,但当看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条上写着3500元时,里里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靠主业一辈子都致不了富”,由此便萌生了搞副业的念头。

“除了考试,我啥都不会。”里里盘了盘自己的技能,想到自己具备从“双非”院校考入成都某985高校研究生的经历,又联想到近几年只增不减的“考研热”,决定碰碰运气做相关兼职。

在同门学姐的引荐下,里里成功入职一家教培机构,当起了线上考研辅导老师。

刚开始由于教学经验不足,里里遇到一些困难。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