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智能VS车路云一体化:从争议到走向融合
作者 石青川
发表于 2024年3月
视觉中国

得益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迅速崛起,不少智能技术被推广开来,智能驾驶便是其中之一。在智能驾驶的技术路径选择上,选择单车智能还是车路云一体化一直是行业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单车智能是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让汽车具备自主控制能力,由于其传感器可获取范围有限,因此受到使用环境限制也较多;车路云一体化则是将车辆与道路数据同步云端,通过实时交互实现自动驾驶,因需要道路实时数据,要铺设大量道路信息获取设备,成本高昂。

1月17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不仅提出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也提到推动智能化路测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业界也开始尝试让单车智能和车路云一体化两条技术线路进入融合发展阶段。

智能驾驶早已运用在各类运载领域

在重庆机场降落的旅客常常会在机场到达出口的地方看到一辆像是戴“礼帽”的青灰色轿车。科技感十足的造型,搭配驾驶室内自动旋转的方向盘,总能吸引附近人群好奇的目光。

这是一辆提供自动驾驶运载服务的汽车,顶部是用来获取环境信息的感知设备。只要旅客的目的地处于它的运载范围,在特定的路段,便可以享受自动驾驶运载服务。

随着近两年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样的“特定路段”变得越来越多。国内不少大型城市均有相应的自动驾驶运载路段。

自动驾驶的运用还远不止于此。1月27日,在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主办的“自动驾驶未来之路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发展论坛”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四处、学科项目主任王之中表示,目前大家关注自动驾驶主要集中在安全导向,对于交通效能关注度并不高。实际上在涉及民生领域、无人化速度和效率方面,自动驾驶已经运用到了方方面面。

除了近几年被广泛提及的自动驾驶运载卡车与自动驾驶矿山设备,不少交通领域都有了自动驾驶身影。

例如国际海事组织早在2018年就明确了船舶智能航行发展路径,规定未来所有的船舶都要具备一定的智能化能力。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透露,到2028年我国将要求所有船舶具备一定智能航行能力。

自动驾驶在国内航运领域也运用较好。张笛表示,其团队2020年开始在一个沿海渡轮上运用辅助驾驶系统,“除了环境的重构,我们还建立了船舶动力学模型,结合动力系统的匹配,建立了驱动船舶智能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模型,实现环境感知更加全面、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