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反映古代中国与地中海世界经贸联系的物证之一,拜占庭钱币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中国国家博物馆就馆藏了拜占庭帝国早期金币——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这枚诞生于1500多年前的金币,被认为是拜占庭货币真正的开始,它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和部分亚洲、非洲中古时代(中世纪)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经历了从4世纪至15世纪千余年历程。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载体,拜占庭货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王朝不同国王在头饰、服饰等也各有特色。钱币图案上的君主头像由侧面像转为四分之三正面像以及全正面像,帝国中后期时,币图上既印有宗教神像,又印有世俗君王像。在世界古代钱币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拜占庭货币是古希腊罗马钱币的延续,并作为流通货币广泛流通于西亚、中亚一带,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国际货币。
根据对相关考古报告和学术文献的分析,截至2017年,我国境内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已经超过70枚。这些拜占庭钱币沿着丝绸之路,随着商旅、使节等人物从遥远的拜占庭帝国经中亚等地区进入到我国境内,在当时社会的商品交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索中古时期拜占庭帝国与我国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物证。
早在19世纪末,考古学家们就陆续在我国境内发现具有拜占庭文化特征的钱币。随后,在我国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河南、河北等北方多地都出土了拜占庭钱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作为拜占庭钱币“希腊化”的肇始,从中不难窥到当时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推行的货币改革。
金币正面是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正面胸像,身着盔甲和披风,手持矛扛于肩上,铸有DNANASTA SIVSPPAVG字样的铭文。金币背面是胜利女神侧立像,身着长衫,手持长十字架,铸有VICTORI AAVCCC字样的铭文,下部为君士坦丁堡造币厂纯金币CONOB的标记。


自阿纳斯塔修斯一世统治开始,拜占庭帝国造币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造币的外观也慢慢发生变化,由早期罗马多神信仰体系文化特征的传承,逐渐过渡到基督教意识形态。尤其是金币的背面,依然使用胜利女神像,沿袭了罗马风格,但她手中的象征物却变成了修长且缀满宝石的十字架,用以表示基督教的胜利。此枚形制的金币发行期为491年至498年,是阿纳斯塔修斯一世货币改革前发行的。
恢复货币体系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Anasrasius I,491年至518年)出生在今天的纳尔巴尼亚都拉基乌姆,491年芝诺去世后,他被皇帝的遗孀阿里阿德涅选中,成为利奥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即位的时候已经有60多岁,共在位2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