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玻璃,刮风下雨该怎么应对?
作者 万物知识局
发表于 2024年3月

在古代,窗户是房屋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古代的窗户多为木窗,上面贴着纸,地势较低的地方则被羊皮纸覆盖。

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纸糊的窗户很脆弱,手指轻轻一戳都会被戳出一个洞,显然无法有效阻挡风雨的侵袭。

那古代的人们在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时又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

窗户,作为建筑中的一部分,承载了人类对于采光、通风和观景的需求,窗户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洞穴居住时代。

人类最早使用石头或兽皮制成的遮蔽物来遮挡开放的住所,这种遮蔽物既能保护住所内部不受风雨侵袭,又能在适当的时候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入。

这种材料也可以看作是最原始的“窗户”,人需要窗户,这一直都出于我们对阳光、对新鲜空气的向往。

不过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穷人连纸糊的窗户都安不起,古代纸张的制作工艺可比今天的复杂多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制作前需要收集优质植物纤维,如桑树皮或麻、黄麻等植物的纤维,然后将这些纤维进行精心加工,经过漂洗、浸泡、捣烂、过滤等多个步骤,最终形成纸浆。

接着,将纸浆均匀地涂抹在细竹篾上,经过晾晒和压制,最终成为完整的纸张。

由于当时生产水平有限,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优质的原材料本身就非常珍贵,这也足以说明古代的纸肯定不是人人都能用上的。

所谓“洛阳纸贵”“一纸千金”,就不用多说了,而在普通人家,连窗棂都没有,又怎么可能还用纸来糊窗呢?

现在不是还有一个成语叫作“瓮牖绳枢”来专门形容家庭贫苦吗?用破瓮口作窗户,用绳子缚着门枢。

也就是说普通人只能用一些破旧的瓶瓶罐罐来当作窗户,甚至还只能用一根绳子当门轴。

当然,这是最贫苦的人家才会落魄到这种境界,一般普通的人家,还是能够用得起一块木板的,在没有雨的时候,就直接将木板取下来透风,而有雨的时候,就把木板钉在窗上,这样就可以简单地挡雨了。

回归正题,那些有条件用纸糊窗户的人家在刮风下雨的时候该怎么维护呢?

首先,古代人们在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时,会选择使用窗帘来阻挡风雨。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