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晚景余味长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初中语文课上苏轼这首《惠崇春江晚景》,我再学习时,对诗里的“蒌蒿”“河豚”究竟是何物,很不了解,更不明白作者为何要将二者联系起来。直至在江苏上大学后,我跟芦蒿与河豚来了个舌尖之上的邂逅,心中困惑了多年的疑问才逐步有了答案。
上大一时,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中午,结束了一上午课程,我走进中国药科大学校门旁的那家“文苑”餐馆,点菜时发现,前来的顾客们大都要了一份“芦蒿炒香干”。我很是不解,便问店主。店主解释道:“芦蒿是春天里的应季美食,本地老餮趁机大饱口福。”经不住诱惑,我也点了一份“芦蒿炒香干”。
等菜端上桌,只见白底青花纹的方形瓷盘中堆满了一段段嫩绿色的植物茎,其形状大小跟蒜薹很相像,淡黄色的香干片伴在其中,赏心悦目。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中齿间传来一股淡淡的香味,似芹菜,又似茼蒿,但又都不是。气味没它们浓烈,那是一种淡雅愉悦的清香。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