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财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程度不断提升,财政传播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公共部门和社会大众对财政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理解程度也在加深。财政实践不断拓展,有不少“财政之问”需要回答,这迫切需要财政理论创新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而财政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财政理论创新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回答中国“财政之问”,须有自主知识体系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上述两段话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求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要成为世界一流,更重要的是知识创造也要成为世界一流,成为人类知识重要的策源地,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从全球视角看,现有知识的策源地从历史来看是在西方,从自然科学,再到社会科学。在人类知识的增量上,中国所作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进展与中央的要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起来,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进展较慢的时候,思想很难得到解放,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就更加困难,科技创新就难以有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要认识到面临的短板,这个短板重要的方面就是自主知识体系创新。
构建中国自主财政知识体系是做好财政沟通,更好地发挥财政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的关键前提。财政一收一支,像血液和神经一样分布于社会有机体全身,与其中的每一个细胞、脏器相连,财政政策的敏感性高于其他政策,对国家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及其可持续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财政与人民的未来安定感高度相关。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都涉及人民的未来,搭建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为了构建人民对未来的确定性,使大家能够安居乐业。从这个角度上看,财政类似于一个保险公司,人民交钱,国家为老百姓遮风挡雨、提供确定性。正因如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财政,从财力的角度看,财政保障政权运行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集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国拥有14亿人口,在筹钱办事的过程中,税要怎么征?为什么要这么征?为什么税率要这样设定?支出用途如何设定?谁是利益相关者?支出标准是什么?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要让人民了解,让人民满意,让社会达成最大公约数,必须依赖财政沟通。
因此,财政沟通实际上是比财力更为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筹钱、花钱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沟通。纳税体现了大家对国家的认同,纳税人的遵从程度是财政沟通效果的重要表现。当大家自觉纳税时,表明认同度更高,社会凝聚力也更强。历史上就发生过多次因为财政沟通不畅而导致危机爆发,如法国大革命。因此,做好财政沟通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做好财政沟通?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是要将财政的道理讲清楚。其中,财政知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财政沟通,就需要财政知识传播。现有的财政知识有存量的、旧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我们对财政的认识,由此也影响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以及老百姓的行为。然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快变”社会,旧的知识能不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之下去解释新问题并发挥指导作用?目前看,非常困难。知识陈旧会大大削弱财政沟通的效果。因此,亟需推动财政知识创新,尤其要推动构建中国自主财政知识体系。
推动构建中国自主财政知识体系的关键问题首先要认识到风险社会所带来的巨变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传统的财政经济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新问题、新现象认知非常局限,这催唤中国自主财政知识体系构建。风险社会在我们现在来看,是技术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引发的。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超过工业革命,比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具有颠覆性。所以,数字革命不是与过去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并列的,它不是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更不是工业革命框架下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因为数字革命改变了整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组织架构、人与人的交往方式,经济社会的底层逻辑,包括治理的底层逻辑都在发生变化。
整体看,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没跟上的。而实践的进程却很快,经济社会,包括政府自身都在快速推进数字化。数字化,意味著原有的规则行不通了,如就业领域,雇佣就业减少,自雇就业增多;就业中劳动关系减少,劳务关系增多;原有劳动法适用领域在收窄。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就业不同于工厂式就业,其带来的经济变化、社会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对公共管理带来的挑战越来越清晰,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ChatGPT的出现,对未来的影响是无法预测的。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原来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业政策是工业化的概念,现在就要换新词了,一下子还找不到这样一个新概念,但是至少供应链、产业链政策比传统的产业政策可能要更准确,因为供应链是跨界的,即使从这个角度,也已经不够了。所以,如果现在还是沿袭老概念描述新事物,这就有点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