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与6位科学家的“忘年交”
作者 施芳
发表于 2024年4月

2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小学举办。台上,王乃彦、汪景琇、朱邦芬等6位科学家的来信被一一展示;大屏幕上,王乃彦院士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讲述了自己60多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寄语同学们“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争光”!

小学生们与科学家的故事要从一个多月前讲起。

“激发对榜样楷模的追随”

今年寒假前夕,西什库小学再次组织“拿起纸笔  见字如面”活动,其中五六年级的主题是“对话科技榜样”。

“近几年,学校分别以对话榜样人物、时代英雄、新疆手拉手小伙伴、祖国大好河山等为主题,组织学生通过书信交流这一形式,跨越时空与不同的人物进行对话,激发孩子们向上向善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西什库小学校长李京兰介绍。

看视频、查资料、小组讨论……活动消息一发布,同学们就忙开了。

六年级(2)班吴启陌一直对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物充满好奇,在看过《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之后,她产生了三个疑问:孕育生命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外星生命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他们是什么样子呢?当得知赵刚院士长期从事银河系形成与演化研究,她迫不及待地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五年级的管悦住在中国地质博物馆附近,对古生物十分感兴趣,是周忠和院士的“小粉丝”。在日常学习中,她时常冒出“要是只上自己喜欢的科目该多好”的念头。在给周忠和院士的信中,她谈了自己的困惑,并好奇发问:“在科学实验中,您有没有想放弃的那一刻?您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打消放弃的念头呢?”

“鸟类是恐龙的后代,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物理是一门挺难的学问,怎么才能学好?”

“核泄露一旦发生,环境将受到严重污染,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探索核、应用核?”

“如果我们带上充足的氧气、食物,穿上防护服,能否在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生存?”

……

同学们认真地给心目中的科技榜样写下一封封信,既有对知识的求索,对学习方法的探究,也不乏对学习生活中“小烦恼”的倾诉。

“写信的过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引导他们树立人生目标,还产生对某一领域的热爱,激发对榜样楷模的追随。家校社共育,这才是真正‘有温度教育’。”西什库小学语文老师姚越超说。

“科学家的引领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

“孩子们有这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好好地鼓励和引导!”当收到孩子们写的5封信,王乃彦喜出望外,当即决定,要给孩子们一一回信。

本文刊登于《人民周刊》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