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战旗名称:王克勤排
授旗时间:1947年7月18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6纵队18旅52团1营1连1排
授旗领导机关:晋冀鲁豫军区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前身为1938年2月组建于河北省巨鹿县的东进纵队第2团1营3连1排。1940年6月,为太岳军区所属部队。1945年10月,为晋冀鲁豫军区6纵18旅52团1营1连1排。1946年6月底,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18旅52团1营1连1排。1947年6月,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组成,“王克勤排”随6纵作为先遣队挺进中原。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6纵18旅52团1营1连1排划归中原野战军建制。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更名为第2野战军,王克勤排划归2野第3兵团12军36师106团。1951年1月,12军36师106团调入34师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4月,34师从朝鲜回国。1985年10月,整编后隶属第12集团军步兵第34师。2017年4月,整编为东部战区72集团军某旅3营7连1排。
战旗精神: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共创佳绩
1947年夏天,解放战争正在激烈进行,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接到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6纵18旅52团1营1连1排排长王克勤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在残酷的战斗中,死人的事时有发生,并不会都报给刘邓这样高级别的指挥员。但这次非同寻常,因为王克勤是难得的基层优秀干部典型,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获得了“一级杀敌英雄”“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
刘伯承惋惜地捶着桌子喊道:“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刘邓首长联名给王克勤所在部队发去唁电,称王克勤是“本军著名英雄”,是“战斗与训练、技术与勇敢结合的,为我全军所学习的新的进步的范例”。新华社播发了王克勤牺牲的消息,延安军民组织了一系列悼念活动。《解放日报》刊登了李直作词、铁民作曲的歌曲《展开王克勤运动》,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解放区军民中广泛传唱……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将王克勤生前所在排命名为“王克勤排”。
脱胎换骨的解放战士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就迫不及待发动内战,向华北各解放区步步逼近,企图占领平汉线,切断我军与东北的联系。
我军坚决反击,10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邯郸战役中大败蒋军,击毙与俘虏敌人1.7万,这里面就包含国民党士兵王克勤。幸运的是,王克勤不在被击毙的部分里,而在被俘的名单中。
让王克勤意想不到的是,解放军说话算数,认真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对放下武器的士兵并没有过不去,关于个人去向还征询本人意见。已经在国民党军中混了6年的王克勤想了想说:“我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了,干脆跟着你们干算了。”就这样,王克勤脱下国民党军服,穿上了解放军军装,成为晋冀鲁豫军区6纵18旅52团1营1连1排的一名解放战士。“当兵吃饭,哪都能干。”这事王克勤想得挺简单。
刚参加解放军时,在国民党军中混久了的王克勤显得有些矛盾,一方面对当俘虏不大服气,认为国民党有美国人撑腰,地盘大,军队多,武器好,“共军”就几杆破枪,不是对手;另一方面又反感“国军”腐败,经过观察体验,感到“共军”确实很是不同,吃得饱饭,从不殴打士兵,官兵平等,气氛民主。
一次,王克勤患了痢疾。大家都照顾他,连长给他煮红糖水,指导员给他送鸡蛋面,老战士给他端便盆,行军时营长还让他骑马。王克勤深受感动,对其他解放战士说:“共产党军队的长官和弟兄们对我这么好,胜过爹娘,要是在国民党军队生这个病,非死不可!”从此王克勤打消了离队的念头。
因为王克勤是个“老兵”,枪械技术过硬,为人又很低调,赢得了连里的赞赏,领到了一挺专供他使用的机枪,这让他感到在解放军不但没被歧视,反而有了抬起头、受重视的感觉。
1946年8月,陇海战役打响,这是王克勤参加解放军后打的第一仗。冲锋号吹响后,王克勤习惯性地猫在后面,却见连长领着党员干部带头向前冲杀过去,全然不顾生命危险。前面的人倒下了,指导员带着第二梯队立刻又扑了上去。王克勤一时惊呆了,甚至开始连机枪都忘了打,毕竟在“国军”中他从没见过这阵势,当官的都特别怕死。
战斗结束后,营、连领导非但没有斥责他,还纷纷夸他战斗中机枪发挥了威力,打得敌人哇哇乱叫。他听着表扬,突然忍不住孩子般痛哭起来,边哭边难过地说:“我不配做解放军,对不起冲锋时那些伤亡的同志……”直到这时,王克勤才真正看明白了,为什么装备低劣的解放军能够以弱胜强,并开始发自内心敬佩这支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