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旅游爆火之后,广西为哈尔滨送了11车砂糖橘和沃柑,而黑龙江则回赠了10万盒本地特产蔓越莓。网友们惊讶地发现,在北端的极寒之地,竟然是国内重要的蔓越莓生产基地。两地的礼尚往来,逐渐衍生成轰轰烈烈的“全国农业大摸底”。
网友乐于将人们的惊诧反应转换为地域自豪感,于是一个美丽的误解出现了——国产“澳洲龙虾”。
澳洲龙虾,中国特产
东北蔓越莓效应下,人们忽然发现,自己的家乡变得不认识起来。四川的鱼子酱、甘肃的南美对虾、贵州的抹茶、上海崇明的藏红花等,这些带有反差的“地方特产”有天然的传播力,一度成为各地文旅最具上分属性的宣传物料。
重庆的“澳洲龙虾”也在同一时间被挖掘出来。长期以来,澳洲龙虾以肉质纯净鲜美、售价不菲而出名,从奢侈程度上,甚至始终压贵族兄弟波士顿龙虾一头。在远离海洋、重山疊嶂的重庆,竟然盛产“澳龙”。重庆人的自豪感一时油然而起:咱们袍哥不仅重工业享誉海外,而且颠山倒海,大西洋的产物也能实现圈养。
令人尴尬的是,在重庆之后,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在“摸底”中发现属于自家的“澳龙”,广东惠州、广西百色、陕西安康、湖南湘潭,甚至连新疆、北京等干旱地区,都养殖“澳龙”。
事实上,如果在网络上稍加搜索就会发现,全国大多省份都宣传过所谓的“澳洲龙虾”养殖,它似乎已经成为像小龙虾一样的“经济作物”。
那么问题来了,日常生活中只会出现在富人餐桌上的座上宾的澳龙,为什么忽然成为遍地皆可批量养殖的大众消费品?
“澳龙”的确在成为中国特产,只不过不是大众印象中的“澳洲龙虾”,而是澳洲淡水龙虾。
澳洲淡水龙虾在我国的养殖范围相当广泛,目前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浙江和江苏。在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又或者是黑龙江偏北的齐齐哈尔等地也都有养殖。
这种来自南半球热带的“洋虾”,不仅一路北上,能在沙漠和寒地养殖,现在甚至还有了中国名字。比如在2022年,西安临潼区养殖出的澳洲淡水龙虾就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并定名为“临潼淡水龙虾”,直接有了中国籍。
澳洲淡水龙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并不是真正的龙虾。与真正的“澳洲龙虾”(澳洲岩龙虾)相比,一个生活在淡水中,一个深居大洋,两者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澳洲淡水龙虾有钳子,而澳洲龙虾没有钳子,且体形较大。
而与我们常说的小龙虾(克氏原螯虾)相比,澳洲淡水龙虾个头优势明显了起来。一只小龙虾能有50~70克已经算佼佼者,澳洲淡水龙虾体形一般在100~200克,最大可重达400克以上。因此澳洲淡水龙虾根据重量不同,还可以叫作澳洲小蓝龙虾或者小青龙。
事实上,我国养殖澳洲淡水龙虾已经有30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当时在广东省和湖北省试养成功。1993年在福建试养成功后又逐渐推广至湖南、江苏、北京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