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颜:探索迁移理论与学术写作的学者
作者 九曲
发表于 2024年4月

每天,我们都在以各种形式进行写作,从简短的短信、电子邮件和日记,到更复杂的实验室报告和学术论文,再到社交媒体的文案、新闻报道、纪录片脚本和电影剧本,以及数字媒体创作,等等,这些都是写作的不同表现形式。

当我们把迁移理论应用于跨学科或跨环境写作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这其中包括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如何理解和应用认知、情感以及社会因素。通过迁移理论,作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在不同语境和学科中的迁移情况,以及这种迁移如何影响其作品的创作和接受度。这种写作方式使读者能够从多个层面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并更深入地了解作者背后的身份思考和创意过程。

杜克大学的助理教授李颜将她的研究巧妙地融入到写作教学与写作中心管理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她的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未来领袖。

文修武备,斗志昂扬

李颜的学术与教学之旅始于她对英语写作研究与教学的热爱。2006年,她以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的身份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随后应聘成为浙江传媒学院的一名大学英语讲师。在校任职期间,她不仅积极参与多本书籍的合作编写工作,还在校内创立了英语写作中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她使写作中心焕发生机,并建立了一对一同伴指导的写作中心指导体系。

李颜在英语写作研究领域的贡献不容忽视。她涉足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协同写作与同伴评估、社会文化视角对一对一写作指导的影响,以及英语写作中心如何培养训练有素的写作指导员等多个方面。在浙江传媒学院工作期间,她屡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并于2015年荣获浙江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的优秀导师奖,2016年更是荣获英语写作大赛浙江省优秀教练一等奖。

2013年,李颜应美国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写作中心主任Terese Thonus博士的盛情邀请,前往该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交流。在国际交流中,她与Thonus博士及其团队紧密合作,这不仅为她提供了与国际同行深入合作的机会,还使她对协同写作与同伴评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双方共同探讨了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指导方法,这次跨文化的合作经历极大地拓展了她对写作教学的认知。回国后,李颜成功地将国际先进的写作指导理念引入国内写作中心,為提升国内英语写作教学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李颜前往浙江大学进行交流访问。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