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口”

口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口”字既简单又常用,却也有一些讲究。
从字形上来看,由甲骨文到楷书,“口”的字形一直比较稳定,描画的都是人嘴张开的样子。
从意思上来看,“口”最初是指人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也就是嘴,后来也指动物发声和进食的器官。许慎《说文解字·口部》:“口,人所以言食也。”说的正是“口”最初的意思。《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好话是从嘴里说出来的,恶语也是从嘴里说出来的。《史记·苏秦列传》:“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鸡口虽小,是用来进食的;牛后虽大,却是用来排泄的。所以,宁可当小而洁的前者,而不愿做大而臭的后者。
“口”是人或动物发声、进食的通道,因此,它进一步可以表示跟“进出通道”有关的意思。它可以指器物纳入取出的地方。汉代王充《论衡·道虚》:“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盖其口。”这里的“口”是指容器口。其他如“枪口、瓶口”等都属于这类意思。“口”也可以指“出入通过的地方”。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苏轼《石钟山记》:“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其他如“门口、井口、关口、入海口、火山口”等都是这种意思。由“进出通道”的意思再进一步,“口”有时还特指长城上的关口,如“口外、古北口、走西口”等。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