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奥运年,中国军团“掘金”大户的举重项目备受关注。4月中旬结束的2024年国际举联泰国世界杯赛,是所有选手必须参加的一站奥运资格赛,被中国举重队赋予了“国内选拔赛”的重大意义。展望中国举重巴黎奥运前景,这场比赛极具参考价值。

玩法升级 激烈加倍
巴黎奥运会缩减了举重项目参赛级别和人数,在这个大背景下,国际举联对获取奥运参赛资格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举重是拥有多级别人才储备厚度的队伍,面临颠覆性的巨变。
首先,参与奥运资格角逐的选手必须参加至少5站资格赛,其中,2023年沙特世锦赛和2024年泰国世界杯赛是两站必须参加的资格赛。但是,允许参赛选手以只称体重、登场点名而不必上场试举的方式参赛,这对老将和一些遭受伤病困扰的选手相对“友好”,使他们有更多调整和康复的机会。
其次,各级别选手以本周期所有资格赛的最高总成绩参与奥运资格排名,而不是像以往奥运会前一两次资格赛拿到好名次就可以入围。这极大增加了偶然性,一次或几次比赛的名次变得不再重要,选手们要在比赛中挑战特定的总成绩指标,而不是名次指标。
再次,同一协会同一级别只有一名最高总成绩选手可以参与奥运资格排名,其他选手将从资格排位中被除名。这意味着同级别队内竞争空前白热化,谁举出最高总成绩,谁就拿到资格,各协会不再有机会自主选择同级别参赛选手。
同协会同级别奥运资格“排他”这一条,在泰国世界杯赛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场比赛是本周期最后一次奥运资格赛,也是中国举重队几个双保险级别中处在落后位置的选手冲击奥运资格的最后机会。双保险是中国举重的特色,在优势级别有至少两人的高水平人才群体,队内良性竞争,互相促进提高,得以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本周期中国举重队多级别配置了双保险:女子49公斤级侯志慧、蒋惠花;59公斤级罗诗芳、裴鑫依;81公斤级汪周雨、梁小梅;男子61公斤级李发彬、谌利军;89公斤级田涛、李大银。本次泰国世界杯赛前,蒋惠花、罗诗芳、梁小梅、李发彬、李大银处在各自级别奥运资格世界排名第一,可想而知,以三位东京奥运会冠军侯志慧、汪周雨、谌利军为代表的选手压力山大。比赛结果证实,绝境翻盘的难度堪比奥运夺冠,只有侯志慧一人成功。
体会到这种激烈竞争的不仅是中国选手。印尼名将阿卜杜拉在此前多站资格赛上刷新过男子73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一直领先于同胞朱尼安斯亚,导致队友无法参与奥运资格排名。但是泰国一战,朱尼安斯亚异军突起,总成绩365公斤,打破石智勇保持的世界纪录,取代阿卜杜拉,成为这个级别奥运资格排名世界第一。
“清晰明了”的选拔赛
以往的奥运举重选拔,时常存在争议,甚至引起过舆论风波。这不难理解,中国举重在国际上有强势表现,常年伴随着多级别多人次“让谁去都有冲金实力”,成为幸福的烦恼。这次泰国世界杯赛是最重要的一次队内奥运选拔赛,赛前被认为容易产生多级别多人次抢资格,胶着混战,给选拔带来较大难度和挑战的局面,但结果清晰明了,没有多少难以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