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不能沦为表演
作者 方正宇
发表于 2024年5月

體育竞技之所以吸引人,建立在每一个参与者都全力争胜的基础上。只有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才会成为崇高目标。然而像北京半马冠军冲线的一幕,则将场外利益置于场内拼搏之上。当竞技对抗沦为一场无底线的表演时,也就背叛了体育的本质。

刚在无锡打破全国男子马拉松纪录的何杰,一个月后又在北京半程马拉松赛中第一个冲线。然而,相比前一次取得佳绩时收获的无数赞誉,何杰这次遭遇到了诸多非议,原因就是外界普遍质疑这次取胜源于对手们的故意相让。

上述质疑绝非捕风捉影,在这场比赛的最后时刻,原本处于领先位置的三名外籍选手不约而同开始减速,甚至挥手示意何杰超过他们之后加速冲向终点。最终的成绩记录,这三名选手全都比何杰慢了1秒,屈居第二到四名。如此“谦让”的态度,再加上三人在最后时刻表现出来的默契,让人们有理由怀疑,本届比赛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让何杰夺冠的计划,成为一场结局早在事先就被安排好的“假赛”。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马拉松赛事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有时的确存在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为了帮助运动员跑出好成绩,在比赛过程中安排多名领跑员,业内称为“兔子”,为运动员提供规划配速乃至降低风阻的服务。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