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作家”王连生的烟火爱情
作者 默冉
发表于 2024年4月

2024年1月20日,“馒头叔”王连生加入鄂州市作家协会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来自农村的他,在城市角落里开了一家早餐店谋生,卖馒头、油条、豆腐脑。每当夜深人静,身边的妻子熟睡后,他会用一双沾满面粉的粗糙的手,写出惊艳的文字,分享给网上的30万粉丝看。其作品集《我的人间烟火》发布后,更是获得了几十万点赞,读者感叹:“‘馒头大叔’的文字温暖、幽默又治愈,能让人共情。”沉默寡言的王连生是如何火出圈,并受到央视关注的?他与妻子又有着怎样的烟火爱情?

山村“文人”的出走与回归

2024年初,一个寒风瑟瑟的清晨,王连生夫妇正在他们的早餐店里忙碌。灶台烟熏火燎,蒸炉热气腾腾,妻子揉面,他炸油条。店门外忽然停下一辆红色轿车,一个衣装精致的漂亮女子走出驾驶室,买了油条和豆腐脑,还送给王连生一个电动剃须刀,说:“叔,这是我给你买的新年礼物!”王连生的妻子和店里的食客们都惊讶转头。“啊,姑娘……我不认识你啊?”王连生在围裙上搓着沾满了面粉和油渍的粗糙双手,神情疑惑。

女子眼睛亮晶晶的,莞尔一笑说:“叔用热气腾腾的文字,治愈了无数人,我是其中之一。”原来,这是王连生的一名粉丝,专程驱车从邻市跑来看望他。鲜为人知的是,早餐店主王连生在网上还有另一个身份——拥有30万粉丝的“馒头散文家”!

今年53岁的王连生,出生在湖北鄂州农村。他从小性格腼腆,就喜欢看书。王连生读小学时,父亲带他和姐姐去镇上赶大集,姐姐买了新衣服和糖葫芦,他什么都不要,只从旧书摊上买了一本《波斯短篇故事合集》,如获至宝地揣进怀里。王连生从小学习成绩优异,高考却发挥失常,落榜了。考虑到家境不好,他选择结束学业,回乡务农。但一有闲暇,他仍会写些散文和随笔,并渴望有一天能把它们变成“铅字”。

19岁时,王连生终于在广东《黄金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稿费和样刊从千里之外的广州寄过来时,在他家乡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引起了轰动。此外,王连生还喜欢用各种方式与文字打交道:帮左邻右舍写春联,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猜字谜节目……

这些经历,让王连生坚定地认为,他很合适干文字工作。22岁那年,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农村的王连生南下广东佛山,在一家鞋厂苦熬了8个月,又去广州一家报社给报纸拉广告,却一单也没拉到……遭遇一番“社会的毒打”后,原本有点自命不凡的王连生低下头来,变得务实了。他去工地上挖过地基,进城摆过小摊,也曾因无颜回家睡过荒山……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一度“背叛”了文字,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提笔。

正如齐秦歌里所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在外地兜兜转转几年后,王連生最终又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一切仿佛归于原点。

“有一次,我坐客车进城租书看,天黑错过了回乡的班车,我便步行回家。八十里地呀,一路上腿都累瘫软了,可一看到手里的书,心中便升起了无穷的力量。”王连生说,那几年虽然不再写作,但他没有停止阅读海子、北岛的诗,以及席慕蓉和张抗抗的散文。

2007年,已经娶妻生子的王连生,带着妻子彭红来到鄂州市谋生。他们先是在菜市场附近租下一个小店,售卖了4年禽蛋,后来改做早餐生意。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