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任中国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建公司京唐铁路燕郊站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的李国胜,已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奋斗了40余年,父亲是西南三线建设的老铁路工人,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成了一名铁路工人。
从西南三线建设到铁路大提速,再到高铁时代,祖孙三代用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在理解和包容中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传承优良家风,共铸强国梦。
高中毕业,成为铁路建设接班人
1964年,李国胜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李广田常年在西南建设铁路,母亲一人担起了家里几乎所有的事务。结婚后的一段时间,李国胜的母亲感觉自己很委屈,当通过家书得知丈夫的工作十分艰辛,她开始慢慢理解丈夫。
成昆铁路连接成都和昆明,全长大约1090公里,是从成都经峨眉、普雄、西昌、金江、广通至昆明的线路。那时建设条件非常艰苦,全段铁路沿线地势险要,最高海拔达2000多米,地质更是复杂多变,时常会遇到暗河、泥石流等范围之内意料之外的险情。
那时,忙于建设铁路的李广田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住几天。每次爸爸回来,李国胜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还把爸爸买给他的糖果分发给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可是,父亲在家没住几天,又带上簡单的行囊赶往遥远的地方筑建铁路去了。每次目送爸爸远去,小国胜心里有一万个不舍。父亲也是一步一回头,挥手道再见。然后,父子俩再次见面,就得等到下个春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国胜成了一名中学生,开始幻想哪天能像爸爸那样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又是一年春节到,李广田回到了家。看着儿子长成了帅小伙,他感到很欣慰,牵起儿子的手,愧疚地说:“这些年爸爸没能陪你一起成长……”李国胜脱口而出:“没事没事,爸,您多给我讲讲修铁路的故事吧。”
李广田不疾不徐地给儿子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爸爸参加过西南三线建设,和铁路工人一起逢山放炮,遇水架桥,借着满腔热血使出浑身力气咬牙修筑铁路,风雨无阻,好几次遇上漏水、塌方……”听到漏水、塌方处,李国胜紧张得瞪大了眼睛,心都跳到了嗓子眼。
60多年前,为修建成昆铁路,国家一声令下,30万修路大军背井离乡集结川滇,李广田就是其中积极的一员。当时,铁路沿线许多地方不通公路,他和铁道工人全靠人力沿着山道把各种筑路装备抬上山脊,长年奋斗在山野,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大动脉”。被世界视为筑路禁区的山间,李广田和同事们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父亲的讲述,令青春男孩听得出了神,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心想:爸爸是多么了不起的铁路建设者啊!他郑重地对爸爸说:“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当一名铁路工人,像您一样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几年后,梦想成真。1981年,李广田到了退休年龄。根据政策,刚高中毕业的儿子接替父亲,成了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的一名职工。
“既然选择当一名铁路工人,就要能吃苦,敢担当,因为我们担负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第一天上班,父亲叮嘱李国胜。从此,李国胜离开家乡,踏上修建铁路的征程。“唐山——冀东水泥厂专线”是李国胜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他整天忙着搬枕木,平地基,挑石子,铺铁轨……那时,他才真正体会到铁路工人的艰辛与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