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变“网黑”,这些食品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每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媒体都会曝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也不例外,其中,被曝光的梅菜扣肉、淀粉肠、假驴肉等,因为涉及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它们从曾经的“网红”(指在网络上,被人推崇的人或事)变成了“网黑”(指在网上,被人们唾弃的人或事)。那么,这些被曝光的食品,潜在的安全风险到底有哪些?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食品安全问题?
槽头肉做的梅菜扣肉,可能存在哪些危害
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梅菜扣肉预制菜使用的肉竟然是糟头肉。消息一下子传开了,很多消费者都想了解,糟头肉到底是什么?
糟肉就是我们常说的垃圾肉,也称淋巴肉,上面淋巴结较多。淋巴结是免疫器官,具有阻截和清除细菌、病毒、毒素等异物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的颌下、腋窝、腹股沟、肠系膜。完全健康的动物的淋巴结没有受到细菌、病毒、毒素的侵害,食用烹饪熟制的淋巴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还是尽量不要吃淋巴肉,因为里面残存的细菌、病毒、毒素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引发各类消化、免疫疾病。
其实,消费者一般都不愿意购买淋巴肉,所以很多肉贩在售卖的时候,都会主动将含淋巴结的位置剔除,而淋巴肉通常卖给无害化处理企业制作工业用油脂制品。
为什么在超市购买的生猪肉上也有淋巴结?根据畜禽屠宰的相关国家标准,在修整时,要“按顺序整修腹部、放血刀口、下颌肉、暗伤、脓包、伤斑和可视病变淋巴结,摘除肾上腺和残留甲状腺,洗净体腔内的瘀血、浮毛、锯末和污物等”。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标准里要求修整可视病变淋巴结,而对正常的淋巴结没有修整要求。因此,如果在购买生猪肉时,发现肥肉部分有淋巴结,是正常现象。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