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纸上的思念才最深切
作者 张楠
发表于 2024年5月

张 楠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爱生活、爱工作的她,近些年在美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不仅出版了专著,还曾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希腊雅典塞奥哈拉基斯艺术基金会美术馆、齐白石旧居纪念馆策划多场传播齐白石艺术的展览,目前担任2023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传播推广项目“齐白石在北京”负责人。

张楠著《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内页

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我进入北京画院工作,在此接触到了画院典藏的大量古籍笺谱。北京画院古籍藏品丰富,大约有一万余册。1959年建院之初,叶恭绰先生等画院元老就为北京中国画院购得一批精刻善本古籍,其中有民国笺谱数十种,如《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北平荣宝斋笺谱》《成都诗婢家诗笺谱》《文美斋诗笺谱》等等,这都是在经过老一辈艺术家们精心挑选后购买入库的。这些古朴、雅致的笺谱,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研究新领域的大门。

我的第一本专著《纸短情长——中国笺纸里的艺术故事》于今年1月付梓出版。本书基于我近几年积累的笺纸研究文章内容,将笺纸历史变化做了一个古今的对照,力图串起笺纸发展的历史脉络。并通过从各种渠道寻找笺纸的高清图像进行充分展示,让读者能更直观、真切地欣赏笺纸,力图提供一个可读、可赏、可品、可观的艺术世界。

每一枚笺纸,都可以称之为一件艺术品,上面或是水印一幅微型的画作,或是钟鼎彝器的拓片,或是简单的拱花图案,或清新淡雅,或古朴凝重。方寸之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轻抚笺纸,如翻看旧时光影,与百年前的士人对话。

欣赏笺纸,一定要关注其是否具有特别的涵义。比如明代两部集大成的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十竹斋笺谱》,其中的每一枚笺纸都是以象征的手法描写典故,可谓是一部明代的缩写版百科全书。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