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以题材划分,实景山水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类,这些画作往往以自然山川、名胜古迹、园林别业等景观为主题,将地方胜景纳入画卷。实景山水画始自六朝时期,在两宋尤为兴盛,宋代画家无论在形式还是技法上都更加追求对景致的“写实”。元以降,实景山水画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得到了新的开拓,纪游图、园林图等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图式成为了此时记录山水实景的创新形式。进入清代,画家们更多追求仿古,实景山水的创作逐渐衰微。不同时期的绘者对实景差异化的表达方式凸显出审美的时代意趣。
在流传至今的历代实景山水绘画中,以江南景致作为描绘对象的佳作不胜枚举。以图索景,我们将图绘之景与江南今存实景作古今对照,一览江南景观变迁的同时,也可体味古代画家体察山水时的精神世界。




畅神 山川交映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是《世说新语》中魏晋文士游赏江南山水后的赞叹。正是这些南渡士人在参与开发江南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江南山水之美,将山水发展成独立的审美对象。魏晋人这种山水自然观不但影响了其后历代文人对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的艺术创作,更为人们对探索、亲近、开发江南山水奠定了情感根基。
在江南山水景观中,如我们最为熟悉的杭州西湖(图1),在唐代已颇负盛名。随着南宋定都临安,西湖之景被更多人熟知,以西湖为题材的宋画不尽其数,“ 西湖十景”系列景观的定名正是从宋画中脱胎而来的。如李嵩的《西湖图》、夏圭的《西湖柳艇图》、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等都是以西湖景致为题的名作。南宋叶肖岩作的《西湖十景图》(图2)更直观向我们再现了十景定名之初的面貌,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荷风、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映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钟、断桥残雪,十景悉数在列。到了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二帝的数次游赏,对西湖景致的开发趋于成熟。王原祁、董邦达、董诰等人因帝王对西湖的喜爱,常奉敕而绘,创作了多幅“西湖十景”主题的山水画。因历代的山水开发、艺术创作,今日的西湖十景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景物与人文艺术在此有机融合。携着这些名卷佳作游赏西湖,在湖畔寻访今日十景,古画与实景对照之间是见证人文与自然逐步相融的过程。
江南湖泊星罗棋布,山脉资源亦丰,山景是古代江南山水画中最不容忽视的元素。这里的山势未必如泰山、黄山陡峭险峻,却是山峦起伏连绵,山水相连,一派秀丽的湖光山色。如苏州的天平山(图3),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亦有“吴中第一山”的美名,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而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