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历时数月的纸上雅集
2 0世纪40年代,上海文化界曾经发生过一件颇有影响的事:梅兰芳、周信芳、吴湖帆、汪亚尘、郑午昌、范烟桥、李祖夔、张君谋等2 0 位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 9 4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爆发这一年的文化名人,因“慨处境之艰困,历未来之节操”,在郑午昌、梅兰芳、吴湖帆的提议下,于1943年中秋节在位于当年虞洽卿路和四马路(今西藏路和福州路)口的万寿山酒楼相聚,贺寿励志,结成“甲午同庚会”。
这2 0 个人来自各个方面,都是各自领域里有影响力的人物,时值甲午海战爆发50年,又正逢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所以,此次聚宴意义非同一般。五十初度,又同属马,聚宴结束后,组织者向2 0位聚宴者每人赠送了一枚“千里马”纪念章,以励士志。随后,他们一起来到位于上海肇家浜路的魏家花园合影留念。因为20个人年龄相加正合“千岁”,所以这一次聚宴又被称作“千岁宴”。

缘起有心人
聚宴结束后,“有心人”(潘勤孟语)洪警铃感觉这次聚会十分难得,除了每人获得一枚“千里马”纪念章外,还应该再做些纪念才是。他的想法得到了郑午昌、梅兰芳、吴湖帆等人的赞赏与响应。于是,取3 0 0 0 年前周穆王有“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八匹骏马的传说,分别请八位海上画家绘八匹骏马,意指“甲午同庚会”中的八位名士,将贺寿励志寓于一纸,励志当下,播名后世。八位名士分别是梅兰芳、汪亚尘、吴湖帆、郑午昌、周信芳、杨清磐、范烟桥、洪警铃;八位画家则为熊清泉、赵敬予、戈湘岚、殷梓湘、谢之光、谢碧月、陈英泉、徐绍九,皆海上画坛高手。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