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瓷的余晖
发表于 2024年5月

◎口述/翟健民 整理/本刊记者 陈 曦

天启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他在位仅七年,其时正处于晚明的多事之秋。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即爆发于天启末年,统治中国近3个世纪的大明政权终于走到崩溃灭亡的穷途末路。景德镇御窑厂也相应地陷入萧条冷落的境地,官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所烧制的官窑器物不再有昔日风采,品类和产量已缩减至历史最低水平。因此,天启官窑传世品极少,所见大多为民窑器。

圖1 明天启款青花花篮折沿盘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青花色泽不一

就目前所见的天启青花瓷而言,大体可分为官窑器、庙宇供器、日用器皿,以及日本特殊定制的外销瓷四类。日本根津美术馆藏青花花篮折沿盘(图1)是天启时期官窑的代表作品,制作规整、画工精细,青花发色淡净,底书“大明天启年制”两行六字青花楷书双圈款。其他署“天启年制”的器物很难断定是否为官器,目前所见多为民窑器。

天启时期的青花色泽不一,大致分为四种:其一呈色稳定,为鲜艳的淡蓝色;其二色泽清淡,色调与万历晚期几乎一样,青中泛浅灰色;其三呈色不稳定,有晕散,纹饰线条与釉面混淆不清;其四色调浓重,泛蓝黑或灰黑色,多见于胎体厚重之器。

图2 明天启 青花高士图碗及底款

画意粗率简练

从纹饰来看,天启年间是中国青花瓷人物纹饰题材的融汇时期,包括婴戏图、历史人物、戏曲小说人物、神话传说、山水人物等题材均有体现。明末文人画家的影响、版画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瓷器纹饰创作主体的转变,构成了这一时期青花瓷人物纹饰的独特性。天启瓷纹饰以写实为主,画意多粗率。有的以粗犷而简练的几笔写意构图写景,有的以细致工整的淡墨描绘出人物和景致,还有的则用明末初创的皴染法描绘山水人物等各种纹饰。

例如这件青花碗(图2),敞口,深腹,圈足,形制规整,胎釉细润,青花发色属鲜艳的淡蓝色,呈色稳定、明快,勾线与分水晕染结合自然。其外壁以青花通景绘山水高士图,一高士饰高髻,独坐沉思,神态悠然;衣褶折迭错落,笔触细腻流畅,绘画精准爽落,间以山石古树,愈发衬托出文人雅士出尘脱俗的生活情趣。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