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控技术改善抑郁,助力康复

两年前,童童上初中以后,开始出现压力大、莫名其妙就很悲伤,常常哭泣,高兴不起来,对人际关系敏感,与同学关系疏远,悲观消极,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感到个人前途暗淡,提不起精神,什么都不做也感觉疲惫不堪,上课总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紧张不安,难以放松,有时还会通过掐自己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半年前就诊于我院抑郁症门诊,经过医生的全面检查后,童童被确诊为抑郁症,开始服用盐酸舍曲林,但由于服药后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父母不同意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因此病情一直未见明显改善。
童童变得越来越寡言少语,食欲下降、入睡困难,以至于无法再继续坚持学业,就连她一直非常喜欢的美术辅导班也没办法再继续了。父母看着童童的状态每况愈下,心急如焚,为其办理了休学以后来到我院神经调控科门诊,咨询是否可以增加辅助物理治疗方式来改善女儿的抑郁症状,同时也表示对其中的神经调控技术了解还比较少……
什么是神经调控技术?
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最初,人们对电的认识水平很粗浅,据传公元前46年,罗马的一位饱受痛风折磨的奴隶无意间碰到活的电鳐,遭受了电击,但是电击过后,他的疼痛却明显减轻了。后来这一经过汇报给了当时的皇帝,从此皇帝的医官便建议用电鳐放电来治疗慢性疼痛,这是最早应用电刺激治疗疾病的传说。
生理学家默顿(1980)等首次报道了经头皮电刺激大脑运动皮质而引起对侧肢体运动的方法,但重复电刺激在头皮可造成明显疼痛,所以限制了临床应用。
神经科学家巴克尔(1985)和他的同事第一次用磁脉冲代替电极经头皮刺激大脑皮层,这种方法无痛无创,只在刺激时有振动感和肌肉收缩感。
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手段及治疗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