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沉默,该如何应对
作者 杨杨 邹海燕 陈瑞婕
发表于 2024年5月

在咨询中,有不少来访者出现在咨询室里却没有话说,面对咨询师的提问通常会回答“不知道”或者沉默,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甚至是无视咨询师的存在。那么对于这类来访者,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去探索,沉默的意义在哪里,沉默对他来说代表了什么。

平行关系

通常在咨询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代表了来访者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际关系,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觉,也常常是他人对来访者的感觉,咨访关系活现了来访者的某种重要关系叫作平行关系。语言表达能力是需要在与人沟通中慢慢锻炼起来的,如果来访者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他生活在一个缺少情感交流的家庭中,说话无人听到,也无人给出积极回应,那他就很难学会如何表达自己,也就不会跟人交流。

因此,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跟来访者建立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在安全受保护的空间里,培养来访者自己对自己的好奇,也让来访者感受到被倾听和理解,双方一同将未被言语化的混沌内容捋清楚,学着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着怎样进行人际交往。

是否拥有二次获益

咨询中的二次获益通常更多出现在被要求前来咨询的访客身上。他们通常被视为有问题无法自我调节,就像把一棵“植物”送到咨询室后被要求修剪成漂亮的形象。“植物”本身对咨询是没有感知的,但如果每周按时来咨询室,便可以继续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这种访客对咨询并不抱有期待,也没有指望在咨询中获益,但却在咨询室外获得了实际的回报,这就是所谓的二次获益。

“只要我按时来咨询室,我的家人就不会再对我唠叨。只要我还继续吃药,我就还是一个病人。病人是无法自理的,也无法满足家人的期望,但却可以继续享受更多的家庭关爱。”在咨询室中保持沉默是获得现实回报的一种最低精力投入的做法。同样地,在现实生活中,沉默也可能带来好处,因为缺乏语言表达会引发他人对沉默者意图的猜测,而有时只需保持沉默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