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师生冲突”的暂停键
作者 杨柳
发表于 2024年5月

初二的班主任李老师在监督晚自习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女生一直在说笑,李老师多次提醒,女生却没有停止。李老师无奈将女生叫到教室外面,批评了两句,女生点头答应不再说笑,李老师就让她回到了座位上。没想到,才过了10分钟,女生又开始了说笑,李老师有些生气,叫她坐到讲台上去,不要影响周围的同学。女生在讲台上没有笑,而是时常制造些噪音,敲桌子,还晃脚。

李老师忍无可忍,叫女生来办公室,结果李老师说一句,她就顶回来一句。

李老师:“你为什么要笑?”

女生:“觉得好笑呗。”

李老师:“晚自习大家都在学习,你怎么不学?你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

女生:“我成绩差,学不学都一样。至于其他人,关我什么事?”

李老师:“作为一名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基本规则。”

女生:“学校规定我不能笑吗?”

李老师:“那你现在怎么不笑了?”

女生:“看着你,我可笑不出来。”

李老師听她这样说,认为该学生对自己有意见,才故意在晚自习时违反纪律,言辞间也有故意挑衅老师的味道。李老师一怒之下,请了该生的家长来学校,协助解决问题。可该生明显有所抵触,教育效果甚微,师生冲突也并未得到解决。

学生经班主任提醒仍屡次违规,是什么原因?

1寻求关注

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青春期的孩子有一种强烈的诉求是“求关注”。

在学校,表面上他们不希望被老师管,但是内心却希望老师能够关注到他们的需要,比如有什么心理活动、什么小诉求等等。如果老师及时发现和关注到了,他们就会觉得老师不仅在意成绩,也在意他这个人。

从案例中女生“我成绩差,学不学都一样”的表述能够看出其学业成绩不理想,没有在学习上得到老师认可,于是她选择用“无事生非”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