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分娩是女性一生中重要的经历,不仅会给女性带来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在心理上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其中分娩恐惧就是常见的负性情绪之一。分娩恐惧是指女性在妊娠期、分娩前因担心胎儿受伤、分娩不良或并发症、分娩疼痛,并担心自己在分娩过程中处于失控或无力状态的一种焦虑和恐惧。梁倩等(2023)在研究中指出中国孕妇分娩恐惧的发生率为71.89%。
一方面分娩恐懼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因为分娩本身就是不可预测的。另一方面过度恐惧会让孕妇在没有任何医学指征的情况下要求剖腹产,与国家鼓励顺产的政策背道而驰。同时,恐惧感本身会给孕妇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导致儿茶酚胺的增加,阻止催产素的正常分泌,减少子宫内的血流量,导致子宫收缩效率降低,从而延长产程,对产妇和胎儿不利。
导致分娩恐惧的因素
● 人口学因素
包括工作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怀孕年龄等因素。吉珂萌等(2023)的研究显示,在工作状态的孕妇比没有工作的孕妇分娩恐惧更低。因为没有工作的孕妇有大量的时间去想象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测,并且因为注意力过度集中,会放大身体感受,更容易出现孕期的不良身体反应,受身体因素的影响也会加重心理负担。因此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孕妇从事一定的工作反而有利于孕期的顺利度过。
高龄产妇因生育年龄偏大出现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妊娠期不良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出现分娩恐惧,因此要提倡女性在适孕年龄内生育。
● 产科因素
包括孕周、是否有流产史、是否有妊娠疾病等因素。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会感到离分娩越来越近,自己似乎没有做好分娩的充分准备,因此在孕中期孕妇身体反应相对较轻、身体行动也相对方便的时候,给予孕妇分娩的健康知识有助于孕妇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曾经有过流产史的孕妇可能会勾起过去的创伤记忆,孕期受激素影响情绪本来就不稳定,更容易给孕妇带来担忧、悲伤、恐惧等负性情绪。
本来孕期就容易出现正常的妊娠期不良反应,如果还伴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无疑会增加孕妇的焦虑、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