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心理健康的特教教师
作者 田宁 张园园
发表于 2024年5月

“事情永遠那么多,备课、讲课;和家长交流情况;和学生一起学习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新学期换班级展板;各种节日和活动需要制作手工作品、手抄报等等。更别说特殊孩子的问题了,这个尿裤子了,那个突然哭了,真让人琢磨不透。我简直要崩溃了。”

“我父母都不理解我的工作,我解释了很多遍都不被理解。怎么办?”

“是不是不管我怎么努力,孩子们都不会变好?我所做的,真的能帮助他们吗?”

和同事在一起,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无助、无力、焦虑不安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有的同事身上还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特征”。比如睡眠障碍,晚上难以入睡,睡不安稳,整夜做梦都是在“上课”;陷入自我怀疑,为什么别人都不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反复倾诉,凡是和特殊孩子沾边的事,向身边人反复说,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某个小朋友又哭了!”“某个小朋友居然咬我的手!”“某个小朋友送我一幅画!”……

如果特教老师长期处于焦虑、烦躁不安的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更影响对学生的教育。

多年的特教工作经历,令我深知其中的不易,更深知其中的乐趣。初入特教那几年,我也曾郁闷、焦虑,甚至想逃离,但干着干着,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项工作。我之所以有这样积极的转变,掌握一些保持心理健康的好方法,起到了关键作用。

对学生的问题,要冷静处之

特殊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好转的,我们不可以钻牛角尖,宜冷静处之,以平常心看待。

我曾经接手过几个中度自闭症的孩子,情绪问题特别严重。比如:硕硕的小脾气让人难以捉摸,总是突然爆发,爆发的时候喜欢摔东西;每次上课点名时,总有学生不配合喊“到”,也不配合我完成其他教学活动;有的学生总是在课上哭闹,怎么说都不听……

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改变,而是耐心观察。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