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偷”和“骗”中无法自拔的少女
作者 邵雪芬
发表于 2024年5月

小惠,女,职高高三在读,本地人,家住农村。

令人困扰的“人”

我是专职心理教师,在本校心理辅导站工作。高一下学期,小惠第一次来辅导室,她身高大概160CM,体型中等偏瘦,短发,戴着眼镜,大眼睛,肤色中等,声音低沉,语速偏快。

小惠说自己正和班里一位女同学闹矛盾,在班里也没有特别要好的可信的朋友,感觉同学在人际交往中都没有稳定的立场,人心叵测。目前有位女同学在主动和自己交往,但对方脾气暴躁,很难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最容易困扰青少年的,看上去小惠的情况很普通,我进行了耐心的倾听,并且加上了一些正常化和心理支持,在临近结束的时候又告知了保密原则,让小惠有需要随时来找老师预约辅导。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小惠第二天中午就来了,她说自己和那位脾气暴躁的同学吵架了,吵架的起因是对方误以为小惠没有理她,就跟小惠赌气只管自己走了,小惠哭了,结果对方非但没有来安慰,反而还气冲冲地

说:“就你委屈!”这让小惠的心情更加糟糕,哭得停不下来,下午几乎无法听课。

我继续做心理支持,给了她很多肯定,小惠在疏导后看上去平静了许多,到了上课时间就去班级了。

第三次来访是隔了一周,这次小惠已经转成了学习目标问题,由于读的是中高职一体3+2,不用参加统一高考,班级学习氛围不好,我们围绕着学习进行了讨论,她还拿走了招生简章。似乎人际交往问题已经退居二线,不再成为困扰她的首要问题了。

突然出现的“偷”

高二上学期,小惠第四次来访,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忽然说起自己有偷东西的习惯,从小时候开始到现在,偷到东西以后其实也没什么用,就是放在那里落灰,觉得自己这样很不值得,但还是会有偷东西的冲动。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