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折扣超市王者:日日低价,年年增长
作者 沐九九
发表于 2024年5月

一旦提及折扣业态,自有品牌就是绕不开的话题。通过打造自有品牌,企业能够获得成本优势,在确保低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毛利。正因如此,包括巨头在内的折扣零售企业都有尝试自有品牌运营。比如,沃尔玛目前拥有2.9万种自有品牌产品,亚马逊拥有15.8万种;Costco和山姆的自有品牌占比分别为30%—40%、20%—30%,远在德国的奥乐齐自有品牌占比高达90%。

但在日本,有这样一个折扣超市,它在没有自有品牌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完胜沃尔玛,实现销售额连续36年增长,经常利润率达5%,成为日本的折扣超市王者。它就是OK超市。OK超市是怎么做到的?

不做自有品牌,折扣超市王者的低价路径

1958年,饭田劝在日本东上线上板桥开出第一家OK超市。由于赶上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基本工资提高、消费意愿增强,OK超市自创立起便实现了高速增长,并在15年里开出了20家门店。然而,随着石油危机到来,以及因日元升值、地价飞涨导致的泡沫经济来袭,日本家庭实际支出开始大幅减少,OK超市的业绩增长也由此陷入停滞期。

在此背景下,日本先后出现了Rogers、神户物产、唐吉诃德等一批以低价为卖点的折扣超市。而在市场整体大变革中,OK超市也走向了低价折扣的经营模式。1986年,借鉴沃尔玛的经营方法,饭田劝将OK超市定位为“EDLP(Every Day Low Price)”,即日日低价。

虽然有沃尔玛的先例在前,但“EDLP”始终不像促销策略,后者或许可以在短期内见到销量效果,而“EDLP”却需要品牌持续给消费者建立低价的印象和心智,其中涉及的营销成本想必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当时日本低价超市此起彼伏,OK超市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略显残酷。报道称,饭田劝曾表示由于顾客需要一段时间了解新店,因此新店开业一年左右销售额才会快速增長,这期间新店的总费用率超过20%,远高于公司总费用率低于15%的要求。

由此,在一众竞争对手中间,OK超市确立了最低价的比较策略。据了解,OK超市不仅会每日派出店员实地探访附近友商的价格体系,还会邀请消费者告知其商品是否比其他超市贵。一旦出现价格高于友商的情况,OK超市就会贴上“为了对抗竞争店而降价”的POP海报(促销广告的标示物),并对商品进行降价销售。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