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的营销数字化转型,做对了什么?
作者 董文波
发表于 2024年5月

过去,品牌商由于没有进行营销数字化,往往会出现从战略到执行鞭长莫及,从感知到决策认知错觉、响应迟钝等情况;现在,通过营销数字化,可以对百万级终端进行可视化、精细化、数字化的有效管理,让数万名业务代表整齐划一地进行通路标准化作业。那么,品牌商该如何进行营销数字化转型?

米多战略顾问、东鹏特饮前CTO(首席技术官)董文波以东鹏饮料的营销数字化转型为例,进行了深度拆解。

东鹏饮料的数字化发展历程

阶段一:进行信息化建设,走在行业前列

早年由于业务以及渠道快速扩展,东鹏饮料薄弱的内部管理开始暴露弊端。原因在于日常大部分经营数据采取原始工作表手工统计,传递效率低下,信息往往滞后,从而造成人力处理成本高昂以及数据处理的极大风险。且一些关键经营数据往往要一两个月后才能统计出,这大大影响了东鹏饮料的市场响应速度。

2011年年底,不堪重负的东鹏饮料开始瞄准信息化,寻找适合企业基因的管理软件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借助ERP导入数据,重新打造分销管理体系和费用预算管理体系,来夯实自身的渠道能力和层级,以获取新一轮的增长优势。

2012年7月,东鹏饮料ERP项目正式启动,并于2013年实现了1—4月财务结账的系统化、规范化、快速化。2013年5月,东鹏饮料TOP GP项目正式验收并投入运行。而系统导入之初便设定了奖励机制,激发了东鹏饮料全员参与的热情。

阶段二:营销数字化小试成功并扩大影响

2015年5月,东鹏饮料推出基于微信红包的二维码营销活动,率先吃到了互联网红包大战的第一波红利。

2016年,东鹏饮料全年的市场活动经营都围绕“扫码赢红包”开展,线上线下结合做消费者的深度教育,在市场全面铺开、全域动作的影响下,终端销量获得了40%—50%的爆发式增长。在尝到“扫码赢红包”促销活动的甜头后,东鹏饮料又连续做了几年。

東鹏饮料的数字化营销一直聚焦于C端消费者,并没有触及B端经销商和零售终端小b。考虑到渠道链路的闭环需求,东鹏饮料随后推出了箱码,开始面向终端小b做活动。终端小b开箱扫码就能获得红包,以此激励终端小b进货积极性,但箱码在实际运营中只促进了终端小b买进却没有激励卖出,也就是没有实现bC一体化,没有实现分销和动销的联动。

2018年,东鹏饮料开启了“一元乐享”活动,将“扫码赢红包”活动从H5转入微信小程序,在微信红包连接大量C端的基础上,开始通过箱码返利连接终端,尝试往b端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将终端纳入营销数字化,在核销环节还需要人工处理,核销效率低下不说,也无法避免造假问题,“一元乐享”活动效果自然不佳。但这一活动仍然提高了不少终端对营销数字化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也算达成了从C端到小b端的影响扩大目的。

阶段三:深化终端和渠道的数字化,打通品牌到终端的数字化通路

2020年,面对只用箱码连接终端效果不佳的情况,东鹏饮料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终端门店的精细化运营,意识到只有通过五码(包括盖内码、盖外码、箱内码、箱外码和垛码)关联才能做到。

但要做到“五码关联”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生产线改造投入大。

进行“五码关联”的关键步骤是生产线赋码,通过产品赋码软件系统生成的产品唯一数字身份识别码,使用产品赋码硬件设备为每件产品以喷码、贴标等方式赋予唯一的身份标识,但传统的手动或半自动的赋码方式由于效率低、成效差等问题,无法实现多级关联,难以满足东鹏饮料的生产需要,而想要完成生产线改造,投入之大可想而知。

二是打码量翻倍。

想要完成渠道链路全打通,涉及多个角色,包括经销商、终端和消费者,每个角色对应不同的码,这意味着打码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势必要翻倍,随之而来的生码和打码成本也要激增,对整体渠道营销费用和利润都会有影响。

为了满足打通渠道全链路的需求,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难题,东鹏饮料进行了营销数字化技术升级,建设了“五码合一”的营销数字化体系,通过将垛、箱、瓶关联,实现一码多用、一码多扫、一码多连的效果。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