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中国经济外交也走过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的75个春秋。跨越世纪风云变幻,中国经济外交历经“艰难接触”阶段、“主动融入”阶段、“全面参与”阶段,如今已迈入“积极引领”阶段。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财经外交、货币外交、金融外交、贸易外交、投资外交、发展外交六大领域的中国经济外交,一方面服务于国内经济稳定发展改革创新,另一方面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大局,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外交处于“艰难接触”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在美苏冷战对峙下,贯彻向苏联“一边倒”对外政策,到50年代末之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美关系持续封冻,中国长期处于遭受政治围堵、经济封锁、贸易禁运的恶劣国际环境,对外援助成为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威慑并积极拓展外交空间的主要政策工具。
通过对外援助,中国帮助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之结成了长期牢固的历史性友谊。1971年,中国在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鼎力支持下正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于次年恢复缴纳会费,标志着中国开始为国际多边合作提供财政支持。在此阶段,对外援助几乎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唯一方式,为中国摆脱孤立封锁、接触国际社会、培养知华友华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经济外交鼎力确保了国家外交斗争的顺利进行,先后促成与数十国建(复)交及重返联合国,从而为回归国际经济舞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二十余年,中国经济外交进入“主动融入”阶段。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外部发展环境也大为改善,对外经济交往转向正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