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加盟背后的猫腻
作者 北海
发表于 2024年5月

输入手机号,留下姓名,把加盟意向提交至推广链接后台,这一刻,不是结束,而是“铺天盖地”的开始。

为获取一份北京地区某社区连锁餐饮品牌的加盟资料,笔者在社交平台进行了上述操作,旋即,相似的推广广告便淹没了我的整个社交生态:从快餐小吃西少爷肉夹馍,到商场正餐新辣道鱼火锅,以及蛙来哒等连锁品牌,短短一天之内,被轰炸了超十次。

餐企加盟这一话题,在餐饮行业风向标、火锅巨头海底捞宣布开放加盟的同时,再度成为全民讨论的新热点。

随着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在2022年底突然开放加盟,此后,奈雪的茶和乐乐茶等跟上,是典型的企业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妥协”的产物。

长久以来,“加盟”一词总是与“割韭菜”强关联,过往的加盟商案例表明,这并非空穴来风,如今值得抛开这一刻板印象来讨论,还是有赖于“海底捞开放加盟”这一事件,它足够有标志性。

2月下旬,海底捞发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去年全年业绩报告,其2023年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44.0亿元,净利润预期增加不低于71.8%,相较2019年,业绩不仅全面复苏,且已实现增长。而在海底捞宣布开放加盟后一个星期,公司股价大涨27%。

借由这阵东风,网红火锅品牌珮姐重庆火锅也在不久前宣布,将开放特许加盟。但海底捞在前,关于珮姐此前开放加盟、又因管控不力关停加盟的“黑历史”,倒也不那么重要了。另一边是,奈雪的茶与乐乐茶再次放宽了加盟条件,加盟商所需资金实力的要求进一步降低。

加盟的风,何以越刮越猛?

过去这几年,成为行业新贵的餐饮品牌,都是依靠加盟实现了快速攻城略地。典型如库迪咖啡,从陆正耀团队选择“再造一个瑞幸”押宝开始,短短一年时间,就依靠加盟实现了逾6000家门店的光速扩张,更重要的是,它已然从下沉市场崛起,进入了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地盘。

顶着“东北麦当劳”头衔的米村拌饭,走出东北后快速占领了华北大部分城市,继而将触角伸向华东及至全国,依靠“城市合伙人”制度,2021年后,米村拌饭三年内增加了900家门店。而作为一家创立于2014年的地域快餐品牌,它在最初六年时间的门店数量还不足百家。尽管因为去年的植脂末风波,以及不久前再度被上海消保委点名产品成分问题,茉酸奶依然算得上近两年的网红品牌,从2022年中期开启加盟之后,便延续了月均30+家门店的新增速度,目前全国门店已破千家。

更不必提近期的霸王茶姬,从1000家到3000家门店规模,只用了去年一年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张拉拉、陈香贵等2021年被资本推至估值高峰的网红面馆,已经先后于2022年和2023年开放加盟;把“着急上市”摆在脸上的和府捞面,去年年底宣布了“5000+事业合伙人”联营计划;而Tims天好咖啡,一家原本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几乎快要“查无此人”的加拿大老品牌,去年年中,在直营规模达到500余店时宣布开放加盟,目前,门店数量已超900家。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