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管理垃圾
作者 王昱珩
发表于 2024年5月

2019年6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垃圾分类的相关法规,把上海设为第一个试点城市。

从那以后,不少人觉得这耗时耗力的规定实在没必要——垃圾而已,咋还罚钱?还不如穿越回古代呢。没那么多事,偶尔还能吟诗一首,自由自在,多好啊!

这位仁兄,请先别急。穿越是个高风险的开盲盒行为,前面的科普提到过,听懂古人说话也是一个技术活,而垃圾没分类受到的重罚更是能让人成为打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垃圾;一群人只要共同生活,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更多垃圾。这不是在骂人,而是很正经地在陈述一个基本事实。

如果大家的素质都很高,那垃圾处理自然不是一件难事。但总有一群自私自利的害群之马特立独行,随意乱扔垃圾,让大家公共生活的空间变得脏乱差。

为了避免这种乱象发生,古代的管理者们也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

虽然无法准确追溯最早进行垃圾处理的时期,也不能明确得知古人对于垃圾处理的态度和措施,但从一些出土文物和文献古籍中,大致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夏商周时期,我国有了初步的城市规模。如果你随手乱扔垃圾,还不幸被逮着了,那么恭喜你,喜提剁手一只。

先别笑,这是真的。《韩非子》记载:“弃灰(灰,指垃圾)于道者断其手”。在夏商周时期生活的人,只有两次乱扔垃圾的机会。

即使有这么残酷的处罚,但是想要大街上一尘不染简直比登天还难。明文规定做不到的,就需要人来“打辅助”了。

《周礼·秋官》就有当时城市管理卫生机构的記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掌执鞭以趋辟”。

政府专门设立了“条狼氏”,这个事业编幸福指数满满,平时也就是打扫打扫卫生、谁要是想扔垃圾就把他轰走,既能拿工资,面子上还挺威风。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