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用药也讲“十二时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长安十二时辰》爆红,着实给全民普及了一下“时辰”这个中国传统计时单位。但是你知道吗?关于合理用药也有一个“时辰药理学”。
同一种药物,相同的生产厂家和批号,相同的规格剂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用,其疗效和副作用可能相差好几倍。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作为时辰生物学与药理学的分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性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依据生物学上的时间特性,研究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和机体敏感度等依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以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提高用药效果。
下面列举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时辰药理学应用实例:
1、抗消化道溃疡药
胃酸分泌有两个高峰,一个在餐后,一个在凌晨2点左右。动态测定显示,胃酸分泌在上午5~11点最少,下午14点至凌晨2点达到最高。因此,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抗消化道溃疡药,在每日下午或临睡前1次服药疗效最佳;复方氢氧化铝等抗酸药应在餐后1h服用,有利于中和胃酸,晚上临睡前加服1次,效果更好。
2、血脂调节药
人体70%~ 80%胆固醇由肝脏合成,而胆固醇合成酶系统在夜间合成增加,最高峰在凌晨2 ~3点。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