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市场“抢跑”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不断修正。随着近几个月美国通胀的顽固,美联储的降息可能变得遥遥无期。
在5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决定继续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美联储声明表示,“近几个月来,在实现2%的通胀目标方面缺乏进一步进展。”这显然指的是,近期美国的通胀指标并未如预期那样回落,3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5%,比1月份还上升了0.4个百分点;3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8%,核心通胀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几乎没有下降,这无疑离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距离还尚远。
债券和汇率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修正早有反应,10年期美债利率已经从年初的3.9%附近上升到4.7%左右,美元指数则从101上升至106附近。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我们通向2%通胀路径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目前,市场对2024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已经修正到1次,越来越多的人甚至认为年内美联储可能不会降息了。
当然,为了避免对市场形成较大波动,美联储也给出了折中的方案。一方面,鲍威尔否定了还会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这至少让市场吃了颗“定心丸”;另一方面,美联储宣布减缓缩表:从6月开始,将每月缩减美国国债规模从此前的600亿美元下调至250亿美元,每月缩减MBS规模保持在350亿美元不变,这意味着总的每月缩表规模将从950亿美元下降至600亿美元。
基于预判进行前瞻性的行动一直是过往美联储政策的厉害之处。不过,纵观本轮美联储的政策,前瞻性的行动基本上已经成为过去,而是更多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后知后觉的相机抉择。鉴于此,未来美联储的政策也会根据通胀和就业数据随时发生改变,金融市场的预期也就变得不那么可靠。
欧洲大概率先于美国降息
虽然就业和经济增长也是美联储的目标之一,但从本轮美联储政策周期看,通胀仍是决定政策的核心变量。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未来的通胀数据将是利率政策决策的核心。”
而目前市场对年内美联储降息已经不抱太大希望。
为何美国通胀如此顽固呢?反观之前同样受高通胀困扰的欧洲,在经过大幅加息之后,通胀的回落速度比美国要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