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重新引发关注
作者 尹星
发表于 2024年5月

恒生指数还有多少空间

主持人:泛舟四月的交流会过去已经三周了,至今大伙津津乐道两件事。第一,恒生指数涨势喜人。第二,20CM模式容错度极高。先说说前者吧,你觉得恒生指数还有多少空间?

泛舟:记得4月20日和大家聊,恒生比恒生科技会更强的主因有两点。第一,影响指数的核心因素正处于变盘前期,一旦确立趋势,以大盘股为主的指数弹性更大,离岸市场也就是港股相比大A的弹性更大,大盘股为主的港股指数不就是恒生指数么?第二,国九条后,资金会更关注高分红板块。站在单纯分红率的角度,恒生比沪深300更高。恒生科技的权重板块主要有两类,互联网和高端制造。当时也和大伙说了,我认为互联网对于海外资金来说就等于大A中的大消费,一旦外资看好中国资产,率先买的就是这些。没想到,主力资金在4月22日影响指数的核心因素尚未出现趋势前就开始抢跑,15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最大涨幅近20%。

离强阻力19050点左右仅一步之遥,站在短期的角度,这个位置不建议大家再追了,即便周四有消息称,可能未来会减免港股通红利税。站在长期的角度,恒指大概率会在强阻力附近进行休整,大伙可观察17800点左右的支撑力度,再决定后续入场计划。

主持人:看来新“国九条”颁布后,价值投资的红利正逐渐释放。此时科技股还有机会么?

泛舟:當然有机会!你可以把科技股看成新质生产力中的一类,这两周较火的“合成生物”主题也属于这个范畴内的。它们上涨的时候也没耽误港股高分红及大消费的资金流入啊。现在的资金主要就关注高分红及新质生产力两个大类。其它还有类似涨价、设备更新等题材穿插其中。以前是股价想涨必须要有故事。现在你有故事的同时,业绩也不能太烂,且最好有业绩,最终变成了有故事也有业绩。随着主力资金不断涌现这些范畴内时,市场短中线的风格无形中就形成了。回到你刚才问我的,科技股还有机会么?我认为,有主业贡献利润的题材股有很大的机会。反之,基本面太烂,即便故事讲得很美,最多也就短平快,别有幻想,打得赢就跑,打不赢更要跑。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