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下科创板个别在审企业或面临达标风险
作者 刘榕
发表于 2024年5月

4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的第六号公告。修订后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强化了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的关键指标。

首先,将第一条第一项“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由“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调整为“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将第三项“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调整2为“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将第四项“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由“达到20%”调整为“达到25%”;其次,将第二条第五项“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调整为“形成核心技术和应用于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

在此新规下,科创板在审企业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研发人员占比和发明专利全员达标

上交所官网显示,截至5月7日,科创板在审企业81家。从审核状态来看,5家提交注册,1家为上市委会议通过,4家已问询和71家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中止。在71家中止企业在中止前的审核状态分布为:3家提交注册,2家上市委会议通过,1家暂缓审议,65家已问询。

根据指引第一条给出的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发明专利和营业收入四个维度的科创属性指标要求,对上述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发现,科创板所有在审企业在研发人员占比和发明专利两个维度都全员达标,但在研发投入和营业收入两个维度则不尽然。

指引对研发人员及发明专利的指标要求为“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

数据显示,81家在审企业中,研发人员占比最低的企业是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诺思”),益诺思是一家专业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2023年期末,益诺思有研发人员119人,研发人员占比为11.07%;发明专利数量最少的企业是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芯旺微”),芯旺微是一家以自主研发的KungFu指令集与MCU内核为基础,以车规级、工业级MCU的研发、设计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其首轮问询回复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芯旺微拥有8项发明专利,其中7项均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另外一项发明专利是芯旺微射频SoC芯片的相关技术,目前尚未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本文刊登于《证券市场周刊》2024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