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西域三十六国,散布在今中国新疆与中亚部分地区。“三十六国”中,大多古名已随风而去,莎车依然沿用古名。走进今日的莎车,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西域风情。

到过莎车的人,都会感叹它纯正、浓郁的西域风情。
这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小城,从来不是无名之辈。它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莎车国的延续,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叶尔羌汗国的都城,更是维吾尔族文化空前繁荣的见证。
如今沿用古国名的莎车依然骄傲,它不仅保留着古丝路文明留下的丰富遗产,还以产棉、矿产和种植玫瑰花闻名遐迩。
昙花一现的异族都护从称霸西域到臣服匈奴
位于新疆西南边陲的莎车,地处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缘。古时的它东达于阗(今新疆和田),西接龟兹(今新疆库车),西北通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西南可达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作为丝绸之路南道要冲的重要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宜牧宜农的生存环境,又令它成为西域诸国中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因此,莎车吸引了汉朝与匈奴的目光,成为两强长期争夺之地。
西汉末年,王莽暴政引起中原政权混乱,已归附汉朝的西域诸国逐渐失控,处处硝烟四起,血雨腥风。此时的莎车国王名叫延,他曾于汉元帝时入质长安,深受汉朝思想影响,钦慕中原文化。继位莎车国王后,延治事多参用汉制,并与中原交好,使得莎车国力不断上升,成为一个政治、经济、军事强国。虽有称霸一方的实力,但延常常告诫儿子,要维护汉朝天下,不可辜负汉朝的恩德。
彼时西域局势岌岌可危,不少西域小国已倒向匈奴,唯有莎车团结周边力量,延亲自率兵出征,抵御匈奴数年之久。公元18年,长年征战的延去世,王莽追谥延为“忠武王”以彰功绩,延成了西域第一个获得汉朝谥号的国王。


延的儿子康继位后,继续投入抵抗匈奴的事业。公元23年,西汉灭亡,西域大乱,莎车在与中原政权失联的情况下,竭力收容和保护了流落在西域各地的汉朝官吏和士兵,使他们免遭匈奴残害。公元25年,东汉政权建立,四年后,因康抗击匈奴有功,光武帝刘秀册封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康管辖西域五十五国,成为西域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都护。康去世后,获谥号“宣成王”。延、康父子是目前已知的、仅有的获得汉朝谥号的两位西域国王。在他们之后,莎车国与中原政权的关系也开始翻向了硬币的另一面。

康的弟弟贤自立为莎车王,不同于始终倾向汉朝的父亲与兄长,这位野心勃勃、性情残暴的新王开始了他穷兵黩武的征途。从假借“大都护”之名对西域诸国课以重税,到破楼兰、败龟兹、攻大宛、战于阗,贤的自负与称霸欲望愈发不可遏制……最终,贤死于乱刀之下,雄霸西域近30年的莎车国也走向了落寞。
之后汉明帝即位,派勇士出使西域,以奇兵奇招大败匈奴,重新拿回了西域的控制权,并重新打通古丝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