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危险?混乱?
绚丽?迷人?灿烂?
深度解读安提瓜危地马拉,一个灰暗与斑斓交错的玛雅古城。

安提瓜,全稱安提瓜危地马拉(意为旧危地马拉),于1543年建城,东临加勒比海洪都拉斯湾,南濒太平洋,拥有500公里海岸线,是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的一座古城。
这里海拔1530米,全境三分之二是山地和高原,三座壮观的活火山──阿瓜、阿卡特南戈和富埃戈,共同组成一条山谷美景。因为曾作为西班牙危地马拉殖民地的首府,安提瓜存有大量巴洛克式建筑,同时,这里也是古印第安人玛雅文化的中心之一,拥有多处中世纪玛雅文化金字塔遗址。1979年,该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最早的一批《世界遗产名录》。
散落满城古迹充满哀愁的美丽小城
安提瓜原为西属中美洲的首府,统治范围遍及现今的危地马拉、贝里斯、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等地区。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印第安人旧都附近建城,但由于城市扩展、火山爆发、屡遭地震等因素,城址多次更易。



1717年,一场里氏7.4级地震袭击安提瓜,居民流离失所,超过3000间房屋轰然坍塌,大部分建筑沦为废墟,政府因此有了迁都的想法。1776年,当地政府正式决定迁都到较安全的“新危地马拉”,由于这次迁都,安提瓜危地马拉也被称为“旧危地马拉”。
地震摧毁了建筑,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都在尽力保护这个充满哀愁的美丽小城。厚城墙、低塔楼,文艺复兴时代的教堂和修道院,在城中建筑群中尤为显眼。不过,这座城市最特别的地方,是它奇迹般地保留了18世纪的城市轮廓和城市结构。
天气晴朗时,云层中露出的富埃戈火山清晰可见,古城中犹如棋盘状散布的街道也更加明显。安提瓜的城市整体布局呈网格化,结合广场和城市通道,延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纵横交错的街道见证了古城的变迁,而大批庄严隆重又精美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则让城市的空间感与立体感凸显。安提瓜危地马拉,得以成为中美洲城市艺术的典范。


踏上城中笔直的街道,四周尽是色彩艳丽的建筑和教堂遗址,每一处都充满历史沧桑感。装饰华美的圆柱和半露柱、精美的巴洛克浮雕,以及灰泥饰面上勾画的动植物图案,让人恍若隔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