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与“救赎”
法国电影《坠落的审判》讲述了一起现代家庭悲剧。女主角桑德拉被怀疑是丈夫塞缪尔“坠落”死亡的凶手,经历一波三折的审判,在儿子丹尼尔证词的帮助下,桑德拉最终无罪释放。电影刚上线就被舆论赋予了许多的女性主义色彩,但为了窥探影片更深层的表达,还原电影叙述的复杂性,我们或许可以先回到电影本身。
电影中文译名“坠落的审判”,径直道出电影主要内容,并无不可。但是,它遮蔽了原片名谨慎的立场。电影法语原名“Anatomie d’une chute”,英译“Anatomy of a Fall”,直译为“坠落的解剖”。“anatomie”和“anatomy”同源,皆为“解剖”之意,冰冷的词意传达出影片的客观态度:虽然这是一部关于“审判”的电影,但电影本身并不审判,而是“解剖”审判。中文译名突出“审判”,难免隐含价值抉择的意味,这正是原片名极力回避的地方。
电影的“解剖”无处不在,但“解剖”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还原客观事实,而是呈现不同视角的叙事。电影不动声色地“解剖”每一个视角:妻子、丈夫、母亲、父亲、儿子、律师、检察官、法官、心理医生、记者……就像巴赫金的“复调小说”,不同的视角展开不同的叙事,构成电影复杂的叙事结构。简而言之,电影的叙事围绕“坠落”与“救赎”两条线索展开。
“解剖”“坠落”的真相是电影的主线。丈夫塞缪尔的“坠落”始于七年前的一次意外事故,在这次事故中,儿子丹尼尔的视力永久受损,塞缪尔不得不牺牲事业照顾儿子。妻子桑德拉则专心写作,事业有成,在家庭中愈发强势,导致夫妻关系越来越紧张。塞缪尔在与桑德拉的家庭角力中败下阵来。一事无成的塞缪尔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看心理医生,并开始服药。通过塞缪尔的视角,电影的“坠落”意象构成所谓“现代性坠落”的隐喻。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城》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