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挚友陈谧(连载)
作者 郝岳才 郝贞明
发表于 2024年5月
清康熙《阳曲县志》中的陈谧记述(书影)

在傅山《霜红龛集》中,不论诗文还是信札,有诸多内容涉及到陈谧。笔者粗略一过青主诗文,有十余篇篇目中涉及陈谧,如五言古《与右玄》《题陈十右玄买得韩雨公所藏管画》《最鸣从平水来损橐,以缣素征书,小陆适在,信手限二十一字,口占复之仍寄右玄》,五言律《东池得家信依右玄寄韵》《重九次又玄韵》,七言律《甲申避地过起八兄山房,令儿眉限韵,率意写“尊、垣、谖、门、昆”五字,同又玄作》《酬又玄学诗之作》《九月望起八兄生日,时起八居忧同右玄限韵立成》《客盂,盂有问予于右玄者,右玄口占韵语复之,阿好过情遂如韵自遣》《赵氏山池又赓右玄》《右玄贻生日用韵》《乙酉十一月次右玄》,七绝《陈十二首》《甲申八月访道师五峰龙池不遇,时道师在马首伪署,次又玄韵》,题跋《与右玄书册》,书札《寄陈又玄》,《与枫仲》等文字中也多提及陈谧。陈谧实在是研究傅山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但限于史料,也仅局限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两版《阳曲县志》及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西通志》的记载。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阳曲县志·卷之十一岁贡》记之:“陈谧,四年(1647年)贡,由府学汾西训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阳曲县志·卷五·选举表·顺治岁贡》记之:“陈谧,四年(1647年),府学,官汾西县训导。”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西通志·录一O之二·艺术录下》记之:“陈谧,字右泫,阳曲人。聚徒汾西,妙解医术,与傅征君为友。”当然,按照古代修志体例,贡生入志也仅此而已。至于陈谧何时上任学官,在一县或多县,均不得而知。在民间,则广泛流传着陈谧在太原府城按司街口创办“大宁堂”行医济世的故事,而且傅山坐诊堂中,留下诸多佳话。遗憾的是,有关陈谧其人其事知之甚少。笔者从诸版《霜红龛集》诗文入手,走出两版清《阳曲县志》与《山西通志》局限,搜略于省内地方志书及相关记述,大体勾勒出陈谧行述,以为研究傅山提供参考。

一、从傅山《太原三先生传》《都公略传》与《明观察杨公藚田先生传》后跋中得见,明末间,陈谧与傅山、杨尔桢均为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且经常结伴交游于府城文人学者间。

傅山一生少为人传,但在不多的传文中居然有三篇与陈谧相关,二人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傅山所题“大宁堂”牌匾
民国时期的大宁堂店铺

《太原三先生传》记述了傅山与陈谧拜访太原缙绅王嘉言的情景:“山生平不登宦人之堂,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先生所居大房在桥头,庭堂窗户不能得纸,风呜呜然。索客坐椅子,不得有成对者二张也。好围棋,终日夜不倦,亦不用心,信手谈耳。陈生谧言:‘日过先生棋,索卓子,卓子残毁不稳,唤小厮不来,自起绕地寻支高木瓦,支之定,对弈。食时,中出小米饭两碗、黄咸菜二碟,过对谧云:‘客待食则食些,我盖不敢让。’谧亦颇怪之:‘何遽尔尔?及看先生食甚香美,不介意,以是信先生之贫之真。’守西安,嫌郡之烦剧,苦求调,简得宝庆。喜曰:‘是中出丹砂。’未任,察罢。傅山曰:王先生,晋人也,今之人何足以知之!貌朴厚而高眉秀目,须冉冉,得风如古道士。”《太原三先生传》乃傅山先生阳曲大牢间应戴廷栻要求所作,其时已难测生死,也可能成为绝笔。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不仅写就《太原三先生传》,而且记述了与陈谧拜访太原缙绅王嘉言间的详细对话,可见陈谧于青主有多么重要。

《都公传略》乃傅山应陈谧之嘱而作。“陈生谧受公知,以公官晋久,欲晋人知公之不泯泯焉死,属记之。存野乘,故略为序述如此。”该篇文字并不多,以傅山与陈谧对话形式写就,陈谧之名凡十三见。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