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山
老白山大嫂夫妇对我们要登顶老白山的计划并不支持。老白山以险著称,原有的栈道早已破损殆尽,加之近几年,当地曾发生一起黑熊伤人事件,几起东北虎进村吃牛事件。但是,我们登山的决心已定。
次日五点钟起床,天色微明。大山似乎还没完全睡醒,云雾如衣贴伏在山的脊背上,薄薄的一层,迟迟不愿升起。
刚入山口,见前方有木栈道,心生一丝轻松和喜悦。可没走多远,发现栈道已被山洪冲得七零八落,加上年久腐烂失修,叫栈道遗址倒比较恰当。既然增加了此行的挑战性,也乐得接受,我喜欢这种荒野的味道。
眼前的这条溪流是珠尔多河的源流。珠尔多河是老白山区域流量最大、流程最长的河流,流经额穆镇,注入牡丹江。沿溪流而上的几乎不敢踩踏的破栈道,对我们仍有帮助,可起到向导引路作用。这是一条曾有不少巡山客走过的路,只是近年来走的人越来越少,它恍然已不再是路。
少雨瘦水的秋季,依然能感受到今年夏季山洪的兇猛。河道里花岗岩石发白的身躯,岸滩上树木裸露的根系,记载着它们曾忍受过山洪野蛮的洗礼。洪水掀动了巨石,推倒了树木。河道中,不时见到那些被洪水连根拔起的树木或断枝,代表着各自族徽标志的树皮,早已被扒得一干二净,露出洁白刺眼的裸体,驯服自然地躺平了。我不愿把它们比喻成一场战争过后,被惨无人道的敌人屠杀的无辜平民的浮尸,而更愿将它们想象成大自然遵奉天道,雕琢出的天然自带野性美的艺术品。
清溪湍急,秋叶缤纷。往日平静的心肺功能此刻不得不开足马力,好在给它们注入的是负氧离子,比平时在城市里吸入的,至少清洁给力一万倍。
溪流两岸最多的树种是大青杨,树叶枯落以后,如王的卫队挺拔、威严。粗略估算,在整个河谷地带,我们见到的胸径一米以上的大青杨得有七八十棵。其中有棵胸径得有一米三,树干粗壮笔直,气宇轩昂,有着王的气质,不由得令我和周教授停下脚步,欣赏一番。一棵高大的钻天柳挺立在河床边,枝头的树叶还在绿着。在植物分类中,它是单独一个属,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老百姓很喜欢用它的粗树干做菜墩。
相比那些硌脚的岩石,我们更喜欢踩着厚厚的一层落叶行走。虽然落叶枯黄的色彩使人心生沉闷,但秋林里的点点绿意也会让我们为之一振。不时会见到生命力顽强的一簇簇粗茎鳞毛蕨,还遇见一丛鲜绿的蛇足石杉。我蹲下来,好一通抚摸观赏,它是深山老林中的小精灵。
残破的栈道逐渐变得难以找到残迹,而一段跨过溪流的栈道,竟意外保留着较完整的桥的形态。我和周教授轻踩慢挪,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段木桥,生怕踩坍木板,坠落深沟。过了桥,我俩停下来,我呼喊着落在后边的同伴保玮,等他赶上来再继续前行。
山还是憨憨的山,路却越来越陡,溪流也越来越急。山崖陡峻接近七八十度时,就自然会出现瀑布。在爬山一个半小时后,老白山瀑布如同巨人一样出现在眼前,它从硕大的山岩上凌空而下,水声激荡。下面冲刷成一个圆形的清幽水潭。奔泻的瀑布与宁静的水潭,用两种截然相反而又异曲同工的方式,为我们排解一路攀登的紧张疲劳,消散去浑身的燥热。跋山涉水会给我们带来疲惫,但大自然同样有缓解劳乏的推拿神手。我们不约而同地在溪潭周边各选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感受这自然之手的神奇力量。
此处海拔是一千一百五十米。从这里开始,破败的栈道不再依恋溪流,转向右侧更险峻的山坡爬升。我们艰难地爬上了陡坡,站在高处回望,这段溪流共串联起三个瀑布。在最上端的瀑布下方,从它的右侧山谷里冒出一条小溪,如一支游击小分队,在此与主力溪流胜利会师。栈道上的破木板支离破碎,不但失去了行道的功能,反而像是故意设置的路障。偶然望向天空,乌云涌动,完全罩住了老白山,我们一步一步走进迷雾森林。
三重瀑布合奏出天籁巨声,好似在为我们鼓劲加油。我偶一抬头,几乎能看见周教授的鞋底。此时,他来了兴致,不由得喊了起来:
这条路啊
真难走啊
除了坑啊
就是沟啊
山又斜啊
坡又陡啊
一不小心就失手啊
瞪大眼睛仔细瞅啊
不到山顶不罢休啊
对于真正热爱大自然的人、纯粹的植物学家周教授,纵然前方的路再难再险,也阻挡不了他坚定前行的脚步。
好不容易爬过了陡坡,穿过密林,我们短暂休息。保玮怕路上同伴有擦伤,特意带瓶汾酒,便于消毒。我们建议他留下做路标,也减轻点儿负重。后来T山的时候,大家念叨过好几次,想着那瓶酒会不会找不到。保玮笑答,找到了,它是路标,找不到,就是敬了山神。周教授腿脚极快,眼神也好,他最先见到那瓶酒,还在原位。在海拔一千三百米左右,渐渐地告别针叶林带,岳桦林开始闪现洁白纤细而又虬曲的身影。再往上爬,草本植物开始增多。过膝高的小叶樟鬃毛般浓密,还有很多的柳兰和兴安独活。山牛蒡们高杆子上顶着一个棕黑色的总苞,如东北老汉的长杆烟袋锅一样,遍插在小叶樟丛中。这个区域还有种十分珍稀的兰科草本植物,叫卵唇红门兰,它植株高九到十九厘米,茎纤细直立,茎基部有一枚直立伸展的长圆形叶片。在花季里,两朵花集生紧靠,呈头状花序,花淡粉红色。它的花朵由六枚花被片排成内外两轮,每轮各三枚。外轮的三枚花萼花瓣状,由一枚中萼片和两枚侧萼片组成;中萼片直立,凹陷呈舟状,与两个向上伸展的侧萼片靠合,呈兜状。花朵的里轮有两个直立的花瓣,最下边的是唇瓣,向前伸展,卵圆形。一眼看去,卵唇红门兰虽植株弱小,却娇艳吸睛。
山路隐没在荒草中,只能摸索着前行。周教授把一棵黑水当归的枝头折断,将空矿泉水瓶倒插在立着的残枝上,好做下山时的路标。又走了一段,周教授把陪伴自己多年的,拍摄植物专用的一块红布,扯下一块,撕成几个细条,在关键的位置系在树枝上,防止下山时迷路,同样留给后来者。利己不忘利人,自己找路难的时候,尤其想到后来者的艰难,这是老放山人或巡山客恪守的规矩和信条。
此时,阴云密布,整个天空都是暗淡的。向西南方向远望,在山脊线上,太阳挤出一条缝隙,从灰白云层中透射出一层若隐若现的金光,直射大地。这就是丁达尔现象,也叫耶稣光,如幻境般美妙。
在海拔一千四百米,长白鱼鳞云杉变少变矮,岳桦增多,树间各种野草更加密集茂盛。忽然间,眼前闪出个岔路口,两条小道,该走哪条?正迟疑间,听见前方不远处有人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