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湖南隆回打卡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人说,是歌手袁树雄的一首《早安隆回》,把原先鲜为人知的隆回唱红了。
这里,竟然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几乎被我国民族史料和世人所遗忘的古老部落——瑶族的一个分支:“花瑶”。
严格意义上说,我不是第一次到隆回。1987年,我随中央讲师团到武冈师范学校支教,作为一个“写作”老师,就曾跟着学校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来过隆回一所小学观摩教学。后来,我在武冈师范学校教过的学生中,有几位就分配到隆回执教,他们现在早已桃李满天下。但作为他们的老师,我还真没有到这里来看望过他们。这次,也算是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
下了车,看见学生们已在等候。我们在车站附近一家米粉店吃过中饭之后,便驱车直奔虎形山。学生们介绍,隆回县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东南属典型丘陵山区,山丘河川交错纵横;西北为雪峰山余脉,主峰白马山海拔1780米。而“花瑶”的主要聚集地虎形山位于雪峰山脉的东麓,平均海拔高达1350米,坐落在隆回县境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这里一年之中有很多时光为大雾笼罩,阴雨绵绵;而冬季则冰霜覆盖,白雪皑皑。对我而言,虎形山瑶乡是一片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山路崎岖,近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虎形山瑶族乡。透过车窗,一座高高的牌楼呈现在我们眼前,牌匾上“花瑶古寨”几个大字更是赫然在目。学生们说,虎形山的“花瑶”至今尚有七千来人,主要分布在瑶族乡,小沙江镇、大水田乡和麻塘山乡一带也散居着为数不少的“花瑶”,但无论从民俗民风,还是从这里民居的建筑风格来说,崇木凼村花瑶古寨还是比较典型的。
继续前行几分钟,就真正到了瑶族乡“花瑶”居住集中的村寨——崇木凼村花瑶古寨。
“世上的米酒万万千,哪有我瑶山的米酒甜,捧起竹筒我喝一口,喝在口里醉三年……”剛进村口,身着民族服装的瑶族小伙阿妹们就跳起了欢快的瑶族舞蹈。待我们正要进入山寨,阿妹们齐声一个“喔嗬——”然后变戏法似的端出了包壶、土碗——这是花瑶人的一个习俗,叫喝“拦门酒”,也就是外来的客人如果要进寨,必须喝上主人们端上来的满满的一碗瑶山自酿的米酒。若想逃避,除非你与那歌喉甜润、反应快捷的瑶族阿妹对山歌,而且必须获胜。而对歌,那哪是我们这一行的强项呢?
于是,在嘹亮而婉转的歌声中,我们一个个被灌得满面通红,摇摇晃晃。
当地有句俗语:“有古树的地方,必有瑶家,有瑶家的地方,必有古树。”寨不离树,树不离寨,树是花瑶同胞和古寨的保护神,古树也是花瑶山寨的一景。
顺着山坡往上走,但见古木参天,竹林摇曳,银花遍地。一位花瑶老人告诉我,花瑶村寨的周围,有不少生长了近2000年的参天古树。在这些平均树龄高达1300岁的古树中,最长寿的“树王”已有1800年树龄,最短的也有1100年。仅“古木岗”,树龄在500年以上的袍栎树就达100余棵,树龄最长的已达1600多年。在山寨的后面,还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其中有一棵“树王”和一棵“树王后”,树龄都在1000年以上,据说瑶山所有的树都是它俩的后代。有意思的是,花瑶同胞根据这些古树的树冠、树枝、树根和树干的形态,以及树与树之间的组合、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来给古树命名,比如“夫妻不离”“千年富翁”“天罗地网”“银蛇拱地”“天女散花”“醉卧塔尖”等等。
在花瑶同胞心中,上了年纪的树就拥有了灵气,就不能再轻易动它了。若谁家的宝贝生来八字太大,不听父母带养,或命根中排斥父母,认寄父又无人敢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过继给古树,认古树为父,逢年过节就去拜祭,可以消灾解难,化凶为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