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山河
作者 展恩胜
发表于 2024年5月

上世纪50年代,为让子女们生活得更美好,爷爷有了闯关东的念头。

爷爷先到哈尔滨,后到齐齐哈尔、扎兰屯,最后走到海拉尔。扛麻袋、赶马车……选择与被选择,雇佣与被雇佣,说好听点儿是打工,过去这就是跑盲流子。说不上是哪一年,他在北山采石厂落了脚,采石头挣得多,性命却是挂在裤腰带上。在安全与防范措施远不如现在的山上作业,或被雷管炸了或被石头砸了,或断只胳膊或缺条腿……时常发生的工伤事故,爷爷见多了,习以为常了,麻木了。归根到底挣钱的愿望大过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侥幸与小心让他成为别人眼中福大命大的人。

公私合营改变了社会进程,影响了千万人的命运,爷爷也因此成为采石厂的第一批国营工人。他带过的徒弟一个个成长进步,有的调换了工种,有的成了厂领导,有的去了市里单位任职,所以,他在厂内很有威望。

有一批老干部在“运动”期间被安排到采石厂劳动改造,平时很少参加体力劳动的他们根本就拿不动大锤,也握不住钢钎。负责管理的年轻工人,大声呵斥着,甚至用镐把他们驱赶到山上作业,他们腰里竟然连一根简陋的安全绳都没扎。爷爷看不过去,山东人的犟脾气上来了,一向温厚善良的爷爷变了个人似的,他夺过镐把,冲着胡来的年轻工人一阵子挥舞,嘴里谩骂着,年轻工人为自己的无知与无良躲闪着,老同志们感激地看着爷爷,也记住了这个仗义的、满脸络腮胡子的展师傅。

爷爷采了一辈子石头,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危险。

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在北山被开采成巉岩的直立面上,爷爷与工友好不容易找到立足点,一个握着钢钎,一个抡着大锤,配合默契,叮当作响。这时,钢钎一寸寸深入,装药的炮眼逐渐变圆变深,爷爷与工友说笑着,这个炮眼完成了,当天就可以收工了。突然一枚铁屑飞进了爷爷的左眼,爷爷顿时满脸鲜血,工友们扔掉了大锤与钢钎,紧急把爷爷护送到医院。后来爷爷又转到哈尔滨治疗,最终还是取下左眼,换上了一只义眼。

父亲接班的事,源于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当年爷爷曾经关照过的一个老同志回到领导岗位后出差到山东,专程来家里看望爷爷。当时村里还没有通电,客人与爷爷、爸爸、叔叔等围坐在煤油灯下吃饭、喝茶,聊过去,聊东北,也聊到爷爷退休接班的问题。谁去接班?叔叔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在十里八村颇受乡亲们的敬重;两个姑姑出嫁多年,孩子们都已出生。

本文刊登于《海外文摘·文学版》2024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