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我不是药神》让外界了解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了解了癌症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生存困境,也知道了一款名为格列卫的抗癌神药。而随着患者的长期使用,随之出现的耐药性问题,也令这款神药的效果大打折扣。
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塔吉瑞”)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义汉博士的团队,便长期致力于挑战癌症的升级版——获得耐药性的医学难题,将癌症转为人们可接受的慢性病直至治愈,使癌症不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
目前,塔吉瑞公司正在专注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原创的最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其中治疗慢粒白血病(CML)全新机制Bcr-Abl变构抑制剂TGRX-678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第三代ALK抑制剂TGRX-326,目前临床试验进展顺利,疗效显著,有望功能性治愈癌症。
去年12月,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65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塔吉瑞首次披露了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BCR-ABL变构抑制剂TGRX-678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及临床前研究数据,为白血病的治疗带去了新的希望。
近日,王义汉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第一个通过现代医药研发,把一个凶险的白血病变成慢性病最典型的例子。在欧美,绝大部分病人已可以活到正常人的预期寿命。但是中国病人的情况不太一样,发病年龄比欧美早了15~20年,(而且很多病人在治疗的)前10年就把前几代的药用遍了。
“跟这些病人长期接触,他们的求生欲望让我们深受感动,好多病友都找到塔吉瑞来,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想自己配不上‘药神’的称呼,但在这个领域做了差不多一辈子,就是做靶向药,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的升级换代,我们希望能够开发更新一代的产品,能够满足中国病人的需求。”王义汉说。
将慢粒白血病变成慢性病
南都·湾财社:你之前是在美国的医药公司从事白血病的一些药物研发工作,之前也参加了格列卫的耐药性的研发,您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背后的研发故事?
王义汉:我1997年加入阿里亚德ARIAD制药公司,直到2013年,我辞职回到中国,继续做药物研究,并且开始创业。在阿里亚德(ARIAD)工作的16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做慢粒白血病的抗药性研究,研发治疗慢粒白血病的第三代药物帕纳替尼(Ponatinib)。在2012年,帕纳替尼(Ponatinib)获得FDA的批准上市。
电影里面的神药格列卫,疗效非常突出,它实际上是国际上的第一个靶向药,是专门针对致癌基因设计的一个药物,它克服了传统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那种方式,就是狂轰滥炸。而格列卫就是第一个精准制造的导弹,就是叫靶向药,直达BCR-ABL的慢粒白血病的致癌基因,因为疗效突出持久,把慢粒白血病由一个凶险的血癌变成了一个慢性病。
但是电影里面没有讲的是,由于病人不能断药,长期服用该药物就会产生耐药性。我在阿里亚德(ARIAD)的工作,就是专门针对耐药性。好在耐药也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本身血癌也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我们可以根据它设计靶向药物,你的基因再一次的突变导致耐药,我们同样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升级换代。
我在阿里亚德(ARIAD)工作16年的时间里,参与研发了帕纳替尼来解决格列卫的耐药性问题。我们把帕纳替尼可以抵制耐药性这一研究成果在《Cancer Cell》(美国癌症协会AACR的肿瘤学杂志)的封面文章发表,引起了业界不小的轰动。
但在后来发现,帕纳替尼可能打了一个不该打的靶点,导致一些心血管的副作用。后来这个药从市场上被召回,同时药物也被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贴了黑框警告,允许它重新上市,但是局限在一代二代耐药的病人,所以这个药物临床应用就很受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