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为什么顽固存在?
谣言分为几类,其中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类就像病毒,往往靠寄生依附于故事而存活。
一套固定的叙事体系、一种熟悉的行为范式,都可能与多数人的普遍生活经验产生联系。当一个模糊的传闻缺乏细节,却又由于各种原因,听众并不能且知道自己永不能获知具体细节,想象便填充了从信息接收到挖掘真相之间的空隙。在这当中,那些越是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最贴近的情景,越是容易成为谣言的温床,比如婚姻恋爱、日常公共设施与政策。
谣言发挥效用,有时倚赖的是事物的重要程度,而非真相的重要程度。疫情期间,戴口罩到底会不会得肺结节、吃药究竟是否有顺序,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与此时此刻的生活联系密切,紧绷的状态下,构建完整认知的顺序链可能被动摇。
谣言往往同时钻“认知”与“认识”的空子。认知是可以被长期塑造的,包括必要的、经专业标准验证过的常识。比如推送里的致癌物其实并不致癌、熏醋并不能杀死病毒。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南风窗》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