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富太太”,参选美国副总统
作者 陈佳莉 叶华夏
发表于 2024年6月

38岁的妮可·沙纳汉至今仍记得,她小时候一个人站在美国加州小镇普莱瑟县街头,排队领取食品券,靠政府补助生活的日子。

沙纳汉的爸爸是愛尔兰裔德国人,“饱受精神问题折磨和药物滥用之苦”,经常保不住饭碗。妈妈是中国广州人,20世纪80年代移民到美国,靠做出纳和兼职帮佣,勉强换得一家温饱。

彼时,沙纳汉的日子看不见希望。而艰难的成长历程,为她日后白手起家,甚至从政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地时间3月26日,以独立总统候选人身份参加2024年美国大选的小罗伯特·F·肯尼迪(以下简称小肯尼迪)宣布,华裔女律师兼企业家沙纳汉成为他的竞选搭档。就此,沙纳汉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副总统候选人。

“作为移民的女儿,沙纳汉克服了每一个令人生畏的障碍,最终实现了美国梦的最高境界。”小肯尼迪这样介绍她身边的搭档。

充满变故与混乱的童年

沙纳汉曾这样描述她整个少年时光:“我有一个非常艰难的童年,其中充斥着无数悲伤与恐惧,以及不确定性。”

1985年9月16日,沙纳汉出生于美国加州普莱瑟县,后随家人移居奥克兰。沙纳汉9岁那年,妈妈失业;同年,她的爸爸又被诊断出同时患有躁郁症以及精神分裂症。双重打击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一度只能靠领取救助品维持生计。

“当你真正一无所有,你反而会变得头脑灵活、富有创造力,主动想办法谋求发展。”12岁那年,沙纳汉开始在一家汉堡店打工补贴家用。尽管工作就是擦擦台面,但勤恳认真的态度让她很快在一家更高级的餐厅找到了一份接待员的工作,经常可以拿到不错的小费。

因为爸爸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暴力时常在小沙纳汉的生活中上演。为了分散爸爸对自己造成的创伤,她专注于在学校的时间,努力学习,并将“成为一名法官”设定为目标,开启了她的“逐梦路”。

回忆起自己充满变故与混乱的童年,沙纳汉说:“坏事会发生,不公正的事会发生,但总有克服它们的工具,我总是这样重复地告诉自己。”

17岁时,沙纳汉考上了普吉特海湾大学,专注于亚洲研究,取得了经济与汉语双学士学位。

为继续追逐自己的“法律梦”,2007年,沙纳汉在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找到了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之后,她又进入圣克拉拉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在攻读法学期间,沙纳汉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当了一年交换生,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开始对专利法产生兴趣。

“我花在专利数据上的时间越多,就越意识到聚合数据和围绕专利技术创建标准、分析流程的价值。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