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生病有差异,和雄激素“兼职”有关
作者 江庆龄
发表于 2024年6月

性别差异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发育、衰老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其中雄激素水平的高低是导致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高栋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教授白凡、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研究员陈洛南、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于晨合作,系统解析了雄激素在性别差异中扮演的具体角色,对于理解性别差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开发性别特异的新型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4月10日发表于《自然》。

性别差异隐藏在激素中

“为什么女性往往比男性发育得早,而男性的抗衰老能力比女性差?为什么女性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而男性非生殖系统癌症发病率更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劲松表示,解答这些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性别差异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也存在性别差异。在非生殖系统的癌症中,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比例约为2:1,在膀胱癌、食道癌和喉癌等一些癌症中该比例接近甚至高于4:1,且绝大多数癌症在男性中往往预后更差。与癌症相反,自身免疫性疾病则高发于成年女性,其患者中女性比例高达80%。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4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