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它凭一己之力延续古城之文脉
曾经,定州缂丝与蜀锦、苏绣并称为中国三大工艺名品。据《定州市志》记载:“定州缂丝,始创于宋代,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质手工艺。它能织出各种图画文字,后传艺随人迁徙南方。”《中国全史》里有描述,“缂丝是我国丝织工艺中最受人珍爱的品种,宋代是缂丝的盛期,以河北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织造技艺繁杂,织造过程细致,每一件缂丝作品运用诸多技巧,极具有观赏、装饰和收藏价值。在缂丝精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了定州的传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与科学价值。
目前,定州缂丝现有一名省级传承人、三名市级传承人以及从业人群58人,另外还有孟家庄、思本堂两家缂丝生产企业。2021年5月,缂丝织造技艺(定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定州,建设有定州缂丝传习基地、定州缂丝展览馆、缂丝大师工作室、缂丝研学基地,行业内大力开发文创产品,生产的缂丝作品远销海外。
近年来,定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加大对缂丝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目前缂丝业发展相对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其主要有以下几点举措:
首先,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定州开展了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动员项目企业传承人积极申报,壮大传统技艺传承队伍建设;组织企业及传承人群参加“数字时代的非遗——微信·非遗传承人数字技能专题培训”、河北省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双百计划活动等,进一步提高非遗传播和产品销售的专业技能。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4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